美国“加密货币周”聚焦三项关键立法:重塑行业监管格局的契机

发布日期:2025-07-26 点击次数:169

在全球加密货币市场迎来重要发展节点之际,美国“加密货币周”的立法动态正成为行业关注的核心。本周,美国立法者将针对三项关键法案展开讨论,这些法案不仅直面加密货币行业长期面临的监管痛点,更可能推动美国加密货币监管框架从“模糊混乱”向“清晰规范”转型,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确定性。

2025年7月13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前往华盛顿特区途中,于安德鲁斯联合基地向媒体发表讲话(美联社)

《指导和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简称《GENIUS法案》)的核心目标在于为加密代币等数字资产确立清晰的分类标准,明确其在何种情形下属于证券、何种情形下属于商品。

这一划分对行业而言至关重要——不同的属性归类意味着不同的监管主体与合规要求:若被界定为证券,需接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严格监管;若属于商品,则主要受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管辖,两者在合规成本、运营边界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长期以来,数字资产的“属性模糊性”一直是制约行业创新的关键障碍。

初创企业常因无法预判产品的监管属性而陷入两难:贸然推进可能面临高额处罚,过度保守则会错失市场机遇。《GENIUS法案》通过提供明确的监管规则,有望从根本上消除这种法律不确定性,为企业铺设可预期的合规路径。

值得注意的是,该法案已在参议院获得通过,为其在众议院的推进奠定了重要基础,也释放出监管层主动回应行业诉求的积极信号。

《数字资产市场透明法案》(The Clarity Act)聚焦于规范监管权力的行使边界。

长期以来,美国加密货币行业对“监管权过度扩张”的担忧持续存在——部分联邦机构(尤其是SEC)常通过法院裁决扩大自身监管范围,将未明确归类的数字资产纳入监管范畴,形成“以执法替代立法”的现象。

这种模式导致行业规则缺乏稳定性,企业被迫在“事后解释”的监管逻辑下被动适应,合规风险居高不下。

该法案明确提出,加密资产的分类标准与管理规则应由国会通过立法界定,禁止联邦机构通过法院裁决单方面扩张监管权力。

这一规定旨在重塑监管权力格局,确保规则制定的民主性与公开性,让行业从“被动应对执法”转向“主动遵循立法”,为市场营造更稳定的制度环境。

自特朗普上任以来,比特币表现如何?

与前两项聚焦“规范发展”的法案不同,《反CBDC监控州法案》直指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的潜在风险,提出禁止美联储发行CBDC。

其核心担忧在于,CBDC的普及可能使政府获得追踪美国公民金融活动的全面能力,进而威胁个人隐私与金融自由。

这一法案的提出,折射出加密货币行业与部分立法者对“金融中心化监控”的警惕。

支持者认为,加密货币的核心价值之一在于“去中心化”与“抗审查”,而CBDC作为央行背书的法定数字货币,本质上是中心化金融体系的延伸,若大规模推广,可能挤压加密货币的生存空间,同时强化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能力。

因此,该法案的讨论不仅关乎加密货币与法定数字货币的竞争格局,更涉及金融自由与隐私保护的深层议题。

这三项法案的集中讨论,标志着美国加密货币行业正经历显著的发展转折。此前,由于监管环境“恶劣且执法严厉”,规则模糊、多头监管等问题突出,不少加密企业公开表示考虑将业务转移至美国境外。行业长期指责金融监管机构制定的规则存在“混乱性与冲突性”,导致创新活力受限、资本流入萎缩。

如今,立法层面的积极动向让市场重拾信心。正如Bitfinex加密货币交易所衍生品主管Jag Kooner向路透社所言:“即便最终审批过程存在波折,仅‘监管明确化’的预期就足以吸引此前因不确定性而边缘化的资本重新进入。”

若本周的立法讨论能形成积极共识,将直接降低企业推出新数字资产产品、开展加密货币交易的合规门槛,推动行业从“规避风险”转向“主动创新”。

总体而言,美国“加密货币周”的三项关键立法讨论,不仅是对行业长期诉求的针对性回应,更可能成为重塑全球加密货币监管框架的重要起点。

当规则的迷雾逐渐散去,加密货币行业或将迎来从“边缘试探”到“主流融入”的关键转型,其影响将远超美国本土,辐射全球市场的发展走向。

博雅文成:本文仅供参考之用,并不构成要约、招揽或邀请、诱使、任何不论种类或形式之申述或订立任何建议及推荐,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如因相关建议招致损失,概与作者本人无关、编者及作者无涉。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

#美国的加密货币周#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