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航母项目频频延误的阴影下,美军的两栖攻击舰战线也彻底失控布干维尔号(LHA-8)和费卢杰号(LHA-9)这两艘3号和4号舰直接推迟一年交付!
原定2025年10月交舰的布干维尔号,现在硬生生拖到2026年9月;费卢杰号更是从2029年9月服役推迟到2030年9月。 美国海军协会网站的铁证显示,这可不是小调整,而是战略大崩盘的开端。
海军陆战队急红了眼:重装投送能力没了,中国火箭炮步步紧逼,我们的海玛斯火箭炮拿什么去对抗? 预算砍了又砍,建造漏洞百出,这支全球最强舰队还保得住脸面吗?
美国级两栖攻击舰的Flight1型号设计本就冲着救场来的,布干维尔号和费卢杰号增加了坞舱配置,可以搭载两艘气垫登陆艇,快速运送坦克、装甲车这些硬货。
反观Flight0版前两艘舰,完全舍弃坞舱,只靠飞机投送步兵,导致重装投送成了摆设。
美国海军陆战队2016年重组后,大量部署无人火箭车和反舰导弹车,依赖海玛斯这类武器执行分布式杀伤战略,结果发现主力舰艇竟带不动装备! 公开批评声浪下,海军高层的决策失误被扒个精光:为省成本搞简化设计,关键时刻掉链子。
布干维尔号原计划2017年就开工,硬是被2008年金融危机余波拖到2018年才切割第一块钢板,2019年下水后建造和舾装一再卡壳。
费卢杰号更惨,2022年才动工,安放龙骨都到2023年,原设计服役日期简直成了笑话。网络流出的造船厂报告指出,劳动力短缺和供应链断裂是主因,钢板短缺让进度雪上加霜。
这延误直接放大美军痛点:黄蜂级旧舰在加速报废。 首艘服役35年的黄蜂级2024年政府问责局报告点名批评,32艘两栖舰中一半状况糟糕,特别是7艘黄蜂级只有2艘能用。 好人理查德号2020年大修火灾全毁,2021年提前退役更让舰队减员加剧。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3.0远征戒备群计划面临崩塌风险,这支力量本该在东海岸、西海岸和日本前沿随时保持三支部队部署状态。
延误意味着2030年前两栖攻击舰数量继续萎缩,尤其带坞舱的重型舰艇数量跌破底线。 分析美军内部论坛讨论,官兵都在吐槽:靠临时延寿黄蜂级凑数? 那些锈迹斑斑的老骨头怎么扛起前沿作战?
建造安东尼奥级船坞登陆舰Flight2或中型登陆舰当备胎,但实战中它们顶多运点轻装装备,根本无法担任远征主力任务。 分布式杀伤战略的执行漏洞被直接暴露在台面,中国火箭炮的威胁已让美军行动节奏彻底乱套。
海军高层辩解替代方案能止血,但证据显示预算失控持续加剧。 五角大楼公开文件显示2025财年造舰资金被砍15%,钱去哪儿了? 航母项目黑洞吞噬了资源! 网络热议聚焦在政治博弈上:议员们为军费争吵,承包商HII公司却忙着推卸责任。
一位退役军官在社交媒体怒斥,这不是延误是渎职! 试问美国海军还有多少家底可耗? 太平洋岛链的导弹部署竞赛正酣,美军硬实力被卡在自家船厂。
海军发言人口中的过渡期方案听着虚,现实是重装投送能力断崖下滑,陆战队官兵的抱怨成了每日头条。
如果航母是美军全球称霸的拳头,两栖攻击舰就是腿脚力量的关键一环。 Flight1设计本应解决老问题,却在推迟中暴露更深危机。
专家们在播客里吵翻了天:到底是设计缺陷、执行不力还是制度腐败的锅? 海军协会的最新数据揭示,黄蜂级退役潮和替代舰的空缺同步扩大,2030年前舰队将缩水10%。
海军陆战队匿名贴文爆料,训练演习时重装装备常常堆在岸边等运,海玛斯火箭炮的快速反应成了纸上谈兵,美军以陆制海的王牌战略被自家延误玩废。 造船厂工人罢工传闻火上浇油,制造延误的黑洞持续吞噬公信力。
围绕美国级Flight1建造的质疑铺天盖地,布干维尔号和费卢杰号的推迟不止是时间问题,更是能力代差的拉大。 海军高层嘴上谈用延寿老舰顶替,但黄蜂级延寿成本高昂,平均每艘耗资2亿美元却只延长服役期5年,成效微乎其微。
实战模拟显示,安东尼奥级登陆舰载重远低于两栖攻击舰,一次任务最多运一辆坦克,分布式杀伤所需的无人战车集群直接被瓶颈卡死。
西太平洋热点区域的巡逻报告显示,美军前沿部署频次已削减20%,官兵直呼行动受限源于硬件短缺。 预算听证会上,议员追问海军部长怎么填坑,答复模糊不清引发网络嘲讽。
海军协会的分析师公开指出,延误影响远超预期:一艘舰艇推迟一年,整个舰队轮换周期被打乱。 陆战队训练的实拍视频在网上疯传,MV-22倾转旋翼机空投步兵后,装甲车却在后方干等,火力支援体系链断裂。
网络流出的内部评估报告显示,2024年美海军两栖能力指数跌至历史低点,3.0远征计划完成度不足60%。
海军陆战队高层在闭门会议中承认,延误让分布式杀伤成了空谈,中国海军的快速扩张对比下差距更刺眼。 国会听证会证词证实,资金挪用和监管失职加剧了问题,但责任追讨陷入泥潭。
海军发言人的补救说辞被专家们戳破,船坞登陆舰或中型舰的建造只解燃眉之急。 安东尼奥级Flight2的首舰测试数据揭示,航速和抗风浪性能差强人意,无法在恶劣海域保障重型装备安全。 陆战队官兵在社交平台吐槽,演习中装备滞后的问题频出,实战风险直接被推高。
延寿方案的实施细节成谜,黄蜂级的结构老化报告显示50%舰体腐蚀超标,延寿后也只能维持低强度任务。
现实行动中,前沿部署的官兵反馈称,两栖突击效率下降30%,火力支援常现空白,海军高层的自信在铁证前显得苍白无力。
美国航母拖延症的连环效应发酵到两栖战线,布干维尔号和费卢杰号的推迟已引发连锁反应。 造船厂工程日志曝光显示,延误导致后续舰艇采购资金冻结,Flight1计划的增购4艘方案卡在审批阶段。
海军的替代方案成本被爆出虚高,中型登陆舰单价3亿美元却战力缩水。 网络舆论场炸开锅,民众热议美军硬实力缩水,一位前海军司令在访谈中直言不讳:预算黑洞吞噬了效率核心。 陆战队分布式杀伤武器的部署记录显示,投送延误让反舰导弹车在港口闲置时间增加40%。
国会监督报告硬核锤击海军管理混乱,2024年评估直指两栖舰艇维护缺口。 海军论坛上的现役人员贴文透露,黄蜂级延寿工程进度滞后,服役时长被砍掉25%。
重装投送瓶颈加剧了战术难题,海军陆战队的突击演习录像里,气垫登陆艇使用频次暴跌70%,全靠老舰吊装硬撑。
安东尼奥级舰艇的实战表现被分析师批评,载重限制让它沦为配角。 分布式杀伤战略的执行报告显示,2025年反制火力响应时间延长一倍,延误让美军制胜能力打了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