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法国之前,我对这个国家工作文化的印象就是"每周只工作35小时,生活悠闲到令人羡慕"。真正在巴黎生活了两年后,我才发现自己对"35小时制"的理解有多么表面。
01 第一份工作的"文化冲击"
刚到法国时,我在一家跨国咨询公司找到了工作。人事部在入职培训时很认真地向我解释了工作时间安排:周一至周五上午八点半至十二点,下午两点半至六点。
我当时心想,这不就是传说中的35小时工作制吗?听起来确实轻松。
第一天上班,我习惯性地提前半小时到公司,结果发现办公室空空荡荡。直到8点45分,同事们才陆续到达。我以为法国人工作散漫,谁知道等到了下午5点45分,整个办公室的人就开始收拾东西准备下班了。
但真正让我震惊的,是同事们在这短短的工作时间内展现出的超高效率。没有无意义的闲聊,没有拖沓的会议,每个人都专注于手头的工作。据调查显示,法国人通过高生产力弥补了国内工作时间较短的问题。53%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工作效率在2020年中再次提高。
我的法国同事玛丽告诉我:"在法国,我们相信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不是生活为了工作。所以在工作时间内,我们必须全力以赴,这样才能真正享受下班后的时间。"
02 加班?那是"违法"的
第二周,项目进度紧张,按照国内的习惯,我准备加班到晚上10点把工作做完。结果下午6点,部门经理亚历克斯走过来关心地问我:"你还有什么急事需要处理吗?"
我说想把项目资料整理完,他摇摇头:"这些明天再做吧,没必要加班。"
我有些困惑:"可是这样进度会延误。"
亚历克斯笑了笑:"如果真的需要加班,公司需要支付很高的费用。加班的前8小时(从第36个小时到43个小时)的每小时加薪率定为25%;从第44小时候开始的所有加班时间的加薪率为50%。而且,每年的加班时间是有限额的,一般是每年220小时。"
更重要的是,他解释了RTT制度(Réduction du Temps de Travail):如果你这个星期加班总共10小时,那么下一周就可以拿这10小时来抵上班时间,上班25小时。当然,也可以把这10个小时和下一次加班的时间叠加起来,这样,日积月累,就会拥有一个短暂的假期。
这种制度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它让加班变成了一种"投资"——今天多工作几个小时,换来的是未来更长的假期。我的同事皮埃尔就经常通过积累RTT时间,每年额外获得2-3周的假期去旅行。
03 "断联权"——下班后的神圣边界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法国人对工作与生活边界的严格划分。
有一次周六晚上,我因为突然想到一个解决方案,就发了一封邮件给团队。周一上班时,玛丽特意过来提醒我:"断联权"的目标包括在确保员工获得合理的工作报酬外,保护好员工的私人时间等等。
她解释说,2017年,法国出台了一项新法律:"断联权"(droit à la déconnexion)。法律禁止拥有50名以上员工的公司或组织要求员工在规定工作时间外,通过电子邮件等其他通讯方式发送或回复工作消息。
"这不是矫情,"玛丽认真地说,"而是为了保护我们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如果每时每刻都被工作绑架,我们反而无法在工作时间内保持最佳状态。"
我观察发现,法国同事们确实严格遵守这个原则。即使收到紧急邮件,他们也会在第二天上班后再回复。阿海珐发言人克里斯托夫·尔格诺(Christophe Neugnot)称,该公司去年上班时间以外的工作邮件减少了11%,工作效率依旧。
04 午休文化的深层含义
法国职场的另一个特色是长午休时间。从12点到14点30分,这两个半小时不仅仅是吃饭时间,更是一种生活哲学的体现。
我的同事安托万每天中午都会去附近的咖啡厅吃一顿正式的午餐——前菜、主菜、甜点,一样不少。一开始我觉得这样太浪费时间,但安托万告诉我:"午餐不只是填饱肚子,它是让大脑重新充电的过程。一顿优质的午餐能让我下午的工作效率提升50%。"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法国人下午的工作状态明显比上午更加专注和高效。法国工作者每年的工作时间平均减少了17%,从1975年的总计1957小时减少到了2018年的1609小时,相当于每天减少大约1小时的工作时间。虽然法国的整体工时在减少,但法国的生产总值却保持了上升,这意味着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在持续增加。
05 假期制度: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
在法国工作最大的福利,就是带薪假期制度。法国也是全球第一个实施"法定特休假"的国家。只要工作者在法国工作且劳动法对其适用,国家就保障他们能够享有每年25天以上的带薪特休。
刚开始我不敢用完所有假期,总觉得会给同事留下不好的印象。但部门经理亚历克斯在年中考核时明确告诉我:"如果你不使用假期,说明你没有合理安排工作。休假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保持工作状态的必要手段。"
我的同事索菲每年都会用完所有假期,包括RTT积累的额外假期。她告诉我:"我每年有6-7周的假期,其中3周用来和家人旅行,2周用来学习新技能,剩下的时间就纯粹休息。这样的安排让我每次回到工作岗位时都充满活力。"
确实,我发现经常休假的法国同事们,工作状态反而比那些很少休假的人更好。他们思维更清晰,创意更丰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更强。
06 兼职工作的另一面真相
但法国的工作制度并非完美无缺。在深入了解后,我发现了一些被35小时制掩盖的问题。
事实上,法国社会的兼职工作并不轻松,同时伴随着一系列的劳动问题。对于兼职工人而言,加班已司空见惯;许多法国公司会对员工进行正式或非正式的工作安排。由于兼职工作时间的界限变得更模糊,员工的工作时间往往超过了他们获得报酬的工作小时数。
我在一家零售店兼职的朋友莉莉告诉我,她名义上是每周20小时的兼职,但实际工作时间经常超过30小时。"经理总是在最后一刻要求我多留几个小时,理由是'客流量大'或者'有同事请病假'。"
由于薪资差异,在2020年,法国的全职女性从事兼职工作的可能性是男性的三倍。一旦女性组成家庭,她们也会由于需要照顾年幼的孩子、照顾受抚养的父母或配偶、逐渐离开劳动力市场等原因选择从事兼职工作。
这让我意识到,35小时制在保护正式员工权益的同时,也可能加剧了就业市场的分化。
07 不同行业的"潜规则"
在法国生活久了,我发现35小时制在不同行业的执行情况差别很大。
在金融和咨询行业,虽然表面上遵守35小时制,但高管和项目经理们实际工作时间远超这个标准。我在一家投资银行实习的朋友大卫告诉我:"我们名义上是35小时,但实际上每天工作10-12小时是常态。不过薪水也相应更高,而且有大量的RTT时间可以用。"
相比之下,公共部门和传统制造业对35小时制的执行最为严格。我去政府部门办事时发现,下午5点以后基本找不到人,周五下午更是如此。
有趣的是,创业公司和科技公司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作为企业主,现在我的生活与公司一周7天、一天24小时捆绑在一起。"ACSEO创始人尼古拉斯·波捷(Nicolas Potier)坦言。波捷经营的这家初创公司为客户开发网站及移动应用。"我们已开始密切关注员工的生活质量。"
08 政治角力下的工作制度
在法国工作期间,我亲眼见证了35小时制成为政治角力的焦点。
政府对于35小时工作制的态度也在过去几年发生了转变。如果说当时的若斯潘政府提出该项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工作,改善生活(travailler moins pour vivre mieux),那如今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则是呼吁加班、提出了加大劳动与生产(travailler et produire davantage)来适应经济大环境。
我的法国同事们对此也有不同看法。年长的员工普遍支持维持35小时制,认为这是他们"用罢工和抗议争取来的权利"。而年轻员工中,有相当一部分认为应该更加灵活,允许个人选择工作时间长度。
工时议题不仅是民间争论的焦点,也是左派与右派执政党的一大矛盾核心。每次大选,工作时间都会成为重要议题,这反映了法国社会对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深度关注。
09 效率至上的工作哲学
两年的法国工作经历让我最大的收获,是理解了什么叫做"效率至上"的工作哲学。
法国人工作时间短,但工作质量高。法国与德国普通工人的平均工资相同,两国工人每小时为两国的GDP贡献了57.7欧元,明显高于欧盟44欧元和希腊28欧元的平均水平。
我的主管亚历克斯曾经告诉我:"我们法国人很珍惜工作时间,因为我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很多比工作更重要的事情。正因为如此,我们会确保每一分钟的工作都有价值。"
这种效率不仅体现在个人层面,也体现在制度设计上。会议必须有明确议程,决策过程简洁明了,很少有为了开会而开会的情况。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不会出现"人人有责等于无人负责"的情况。
10 重新理解"工作与生活平衡"
回国后,当朋友们羡慕地询问法国的35小时工作制时,我总是告诉他们:重要的不是工作时间的长短,而是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法国的35小时制并不意味着法国人工作轻松,而是意味着他们找到了一种更可持续的工作方式。法国民众认为减少工作时长以及增加更多的公共假期,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多数法国员工认为,这样的工作安排让他们在平衡日常生活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真正的35小时制不是偷懒的借口,而是高效工作的结果。它要求每个人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最大的价值,同时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来充实自己、陪伴家人、享受生活。
法国职场中,尊重个人隐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特征。在许多法国企业中,员工们通常不会在下班后与同事进行过多的私人交往。这种文化背景下,职场人际关系显得相对独立。这种看似"冷漠"的职场关系,实际上是对每个人私人时间的尊重。
写在最后:真正的"发达"是什么
在法国工作的经历让我明白,一个社会的发达程度不仅仅体现在GDP和科技水平上,更体现在它是否能为每个人提供有尊严、可持续的工作方式。
法国的35小时工作制不是完美的,它有自己的问题和局限性。但它代表了一种价值取向: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生活的全部。人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劳动产出上,还体现在创造力、思考力和生活品质上。
法国研究机构Rexecode的研究主任伊曼纽尔·杰苏亚(Emmanuel Jessua)称:"法国的问题在于国内人口处于年龄金字塔的末端。本国很难将年轻人融入劳动力市场,尤其是那些既没有工作也缺少教育经历的年轻人(被称作NEET)往往受到文凭的限制,难以求职。而54岁以上的群体要保住自己工作也同样困难。"
这些挑战提醒我们,任何制度都不是万能的。但法国人对工作与生活平衡的追求,以及他们为此做出的制度设计和文化建构,仍然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或许真正的发达,不是让所有人都工作更长时间,而是让每个人都能在工作中找到意义,在生活中找到平衡,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旅游出行Tips:
- 如果计划去法国商务考察,避开8月份,这是法国人的传统假期月
- 法国商务会议通常安排在上午10点-12点或下午2点30分-5点30分
- 商务午餐是法国职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预留充足时间
- 法国人非常重视工作与生活的边界,下班后和周末尽量避免发送工作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