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90后女孩苏雨晴遭黄谣,家庭破碎患抑郁,三年维权仅换来道歉

发布日期:2025-07-29 点击次数:154

2022 年 7 月 17 日,南宁 90 后女孩苏雨晴的平静生活被一张恶意篡改的照片打破。照片在境外社交平台传播,谣言迅速扩散,她陷入自证漩涡,患上重度抑郁,工作、家庭接连破碎。此后三年,她与造谣者黄某死磕维权,历经艰难取证、警方调解、法院判决、对方上诉等波折,虽拿到致歉声明,但赔偿仍未落实,她打算继续维权到底。

一张恶意篡改的照片,成为了苏雨晴生活的噩梦开端。在那个炎热的工作日,她还沉浸在对新客户的期待中,却不知即将被卷入一场谣言的风暴。近两百条露骨的好友申请,让她措手不及。从那时起,她的生活就像被按下了混乱的按钮,一切都开始失控。

谣言如同病毒一般,不受控制地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超出了她的想象。它渗透到了她的日常生活,同事的调戏、周围质疑的声音,让她一步步陷入自证的漩涡。她的微信好友从一千六百多人删减到仅剩两百人,这不仅是社交圈子的急剧缩小,更是她内心痛苦和无奈的真实写照。在这样的压力下,她确诊为中度抑郁,并很快转为重度抑郁,工作没了,家庭也破碎了,曾经美好的生活瞬间崩塌。

面对谣言的肆虐,苏雨晴没有选择沉默。她开始了艰难的取证之路,这是一场智慧与毅力的较量。由于涉事平台为境外网站且证据不足,民警无法受理立案,她只能另寻办法。她托朋友注册账号,通过检索、定位、互动等一系列操作,一步步接近造谣者。

在这个过程中,她需要绞尽脑汁应对各种情况。比如,为了获取造谣者的微信号,她与朋友“投其所好”,与对方私信互动。这不仅需要耐心,更需要智慧。然而,在她努力寻找造谣者的同时,谣言仍在不断传播,她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周围质疑的声音和自身的焦虑不断蔓延。但她没有放弃,依然坚定地朝着揪出造谣者的目标前进。

经过近一年的“钓鱼”取证,苏雨晴终于等来了机会,警方成功掌握了造谣者黄某的真实身份信息。随后进入调解阶段,黄某承认了网络造谣行为,签署调解书承诺公开道歉及赔偿 20 万元。但他并没有履行调解义务,被依法处罚。

接下来的法院判决,让苏雨晴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一审法院判决黄某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省级以上报刊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 20 万元。这似乎意味着正义即将到来,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一审判决后,黄某以“经济困难无力履行”为由提起上诉,还做了很多假证据,对苏雨晴进行二次造谣。这对她来说是巨大的打击,她情绪崩溃,一度想离开这个世界。但为了女儿,她选择了坚强,决定继续“死磕”。

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但黄某在履行期内仍未履行义务。苏雨晴申请强制执行,最终黄某刊登了致歉声明。这封迟来的道歉信,虽然让她的病情有所好转,但赔偿款仍未落实。2025 年 7 月,黄某提出执行和解,答应每月赔偿 1000 元,苏雨晴拒绝了,她深知自己失去的远不止 20 万,她打算以拒执罪进一步诉讼黄某。

苏雨晴的维权之路充满了艰辛和挫折,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她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谣言的可怕和维权的艰难。在现实生活中,网络谣言屡见不鲜,很多受害者可能因为各种原因选择沉默。但苏雨晴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面对谣言,我们不能退缩,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同时,她的故事也反映出法律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黄某多次逃避责任,上诉、不履行判决等,这不仅给受害者带来了二次伤害,也影响了法律的权威性。我们需要不断完善法律制度,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让正义真正得到伸张。

苏雨晴的三年维权之路,是一部充满血泪的奋斗史。她在黑暗中坚守,在困境中抗争,用自己的勇气和毅力诠释了正义的力量。她失去了很多,但她从未放弃追求正义的信念。她的故事让我们深刻认识到,面对谣言和不公,我们不能选择沉默和妥协,要勇敢地站出来,为自己的权益而战。

“正义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苏雨晴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这句话。虽然她还没有完全得到应有的赔偿,但她已经赢得了尊严和尊重。她的坚持和勇敢,将激励更多的人在面对困境时不放弃,相信正义终将到来。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期待苏雨晴能够早日走出阴霾,开启新的生活,也希望社会能够更加重视网络谣言问题,让每个人都能生活在一个公平、正义、和谐的环境中。

#热点新知#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