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逼可口可乐换配方?这事儿听着像超市小报上的八卦,但仔细琢磨,还真有点意思。2023年,佐治亚州普莱恩斯市,复古的可口可乐广告壁画静静地看着这场“甜蜜”的变革。特朗普施压,可口可乐把高果糖玉米糖浆换回了蔗糖。对消费者来说,这算不算件好事?起码咱能像买进口“墨西哥可乐”一样,买到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蔗糖做的可乐了,选择权有了,不是?
话说这高果糖玉米糖浆是哪儿来的?八十年代,政府补贴玉米农户,糖的进口又被限制,玉米糖浆自然便宜得不要不要的,可口可乐等一众汽水公司就这么换了配方。说白了,消费者被政策牵着鼻子走,落了个口味还不如从前的下场。现在可口可乐说要用美国本土的蔗糖,可特朗普的经济政策却恰恰反着来,满脑子都是关税。他觉得关税是万能药,能让外国货贵到没人买,美国企业就能闷声发大财。
这如意算盘打得,真让人想起计划经济那会儿。大量低薪工厂岗位,没有工会,没有监管,商品种类少,价格还死贵,可不就是苏联那味儿吗?美国一直自诩“世界消费之都”,啥新鲜玩意儿都有,现在可好,搞不好以后超市里连牛油果和橄榄油都找不着了,天天啃玉米糖浆做的可乐,日子过得跟“老大哥”似的。通用和斯泰兰蒂斯,美国两大汽车巨头,最近财报也不好看,分析师都说是关税惹的祸。再这么下去,咱美国人只能眼巴巴看着法国人、乌拉圭人开着便宜的比亚迪,自己却只能在报纸上过过眼瘾。以前我们嘲笑苏联人买东西要排队,现在轮到我们羡慕别人了?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想想看,如果以后法国红酒、意大利皮鞋都成了奢侈品,超市里全是质量差、价格高的美国货,那日子得多憋屈?“墨西哥可乐”成了富人的专属,我们普通人只能喝玉米糖浆可乐?这阶级矛盾,一点就着啊!想当年,保守派还拿《通往奴役之路》来反驳特朗普的理论,生怕美国人变成工业国家的傀儡,失去选择和创造力。现在倒好,他们自己带头放弃自由市场,拥抱国家主义。这赌注下得,啧啧。
不过,换个角度想,可口可乐换配方,对美国糖农来说可是个好消息。关税提高,进口糖更贵,本土蔗糖的需求量自然就上去了。路易斯安那州的甘蔗种植园,估计现在都乐开了花。可长期来看,这种人为干预市场的后果,谁也说不准。会不会像当年的汽车产业一样,保护过度,反而扼杀了创新?
有人说,特朗普这么做,是想让制造业回流美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但问题是,现在都21世纪了,自动化程度这么高,就算工厂搬回来,能提供多少工作岗位?再说,低端制造业的工资,能养活一个家庭吗?与其死抱着过时的产业不放,不如想想怎么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这才是长久之计。
所以啊,可口可乐换个配方,看似是小事,背后却反映了美国经济政策的深层矛盾。贸易保护主义真能“让美国再次伟大”吗?恐怕没那么简单。这场关税风波,最终会把我们带向何方?或许,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至少现在,我们还能选择喝哪种可乐,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