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陪爬男团”陷擦边争议:新兴业态该如何规范?

发布日期:2025-08-31 点击次数:154

最近刷到一条新闻:当你爬山累到腿软时,花300元就有人能把你"公主抱"上山——这样的服务,你觉得算擦边还是暖心?四川峨眉山新出现的"陪爬男团"彻底点燃了网友争论。视频里年轻小伙们或背或抱女性游客的画面,让评论区直接分裂成两大阵营:"这是服务创新还是软色情?"

揭秘陪爬男团的真实服务内容

翻开陪爬团队的价目表,你会发现这远不止"背人上山"这么简单。基础套餐包含路线规划、行李代提、安全守护;进阶服务有驱猴驱蛇、拍照录像、能量补给;而引发争议的肢体辅助,其实只占服务项目的极小部分。

领队杨先生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团队每年服务上千名游客,真正需要背负辅助的不足5%。多数时候,陪爬员更像全能管家——在海拔3000米处递上氧气瓶,在陡坡前检查鞋带,甚至记得游客随口提过的饮食禁忌。"我们最常做的是站在悬崖外侧当人肉护栏。"一位从业两年的陪爬员苦笑着说。

争议背后的认知撕裂点

这场舆论风暴真正撕裂的,是人们对"合理服务边界"的认知。反对者坚称"爬山本该自己完成",支持者反问"景区滑竿不也是人力运输?"更深层的矛盾在于:当服务涉及异性肢体接触时,是否就该被自动打上暧昧标签?

值得玩味的是,同样需要肢体接触的健身私教、理疗按摩从未遭遇类似质疑。某女性游客的留言发人深省:"我花钱买的是专业辅助,为什么总有人觉得我在买特殊服务?"这种"看见男女接触就联想亲密关系"的思维定式,恰恰暴露了某些根深蒂固的偏见。

新兴业态需要阳光下的规则

陪爬服务之所以陷入争议漩涡,根本原因在于行业尚处野蛮生长阶段。目前市面陪爬团队鱼龙混杂,确实存在个别打擦边球的现象。但因此全盘否定这个新兴职业,无异于因噎废食。

景区管理方不妨借鉴日本富士山"登山协作者"制度,建立执业资格认证体系,明确服务清单和禁忌条款。比如规定肢体接触必须游客主动提出、配备记录仪全程留痕等。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规范运营反而能消除暧昧想象。

当我们讨论一项新服务时,或许该少些道德审判,多些建设性思考。陪爬服务的本质是满足差异化需求,就像有人选择自助游,有人偏爱私人导游。真正的文明社会,应该容得下多种合理选择的存在——只要它们发生在阳光下,运行在规则里。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