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局13-11,这比分挂在那儿,咋看都像是一场平平无奇的3-0横扫。
可你要是真看了王艺迪和美国姑娘张安的这场球,保准手心里的汗能给你攥出水来。
这哪是横扫啊,这分明就是在钢丝绳上玩后空翻,底下是万丈深渊,稍微一晃神,这“跨国组合”的剧本就得当场杀青。
说实话,这俩人凑一块儿打球,本身就像个行为艺术。
一个是我们国乒里出了名的“暴力迪”,打球跟抡大锤似的,讲究一个势大力沉,一拍子解决问题,多一下都嫌啰嗦。
另一个张安呢,土生土长的美国球风,骨子里带着股自由散漫的创造力,线路刁钻得像个鬼才,但稳定性嘛……就那么回事。
这俩人搭档,简直就是重装步兵配上了个刺客,是能打出奇效还是互相绊腿,开赛前谁心里都没底。
结果,还真让他们给赌赢了。
尤其是在那两个要命的13-11里,你能清楚地看到,是王艺迪不讲理的强攻硬生生把局面从悬崖边上拽了回来,而张安则在最要命的关头,用几个神出鬼没的小球,戳破了对手的心理防线。
这感觉,就跟你吃火锅,辣得满头大汗的时候,旁边人突然给你递了碗冰镇酸梅汤,一口下去,那叫一个通透。
也难怪赛后张安笑得合不拢嘴,说感觉“非常好”,这可不是客套,这是捡回一条命的庆幸。
可老话说得好,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这头刚从鬼门关爬回来,下一轮的对手名单一出来,我估计她俩心里那碗酸梅汤瞬间就凉了——陈幸同/钱天一。
得,这下热闹了。
这可是国乒女队内部用“地狱模式”喂出来的正规军,赛会的4号种子。
她们俩的默契,压根不是靠语言交流的,那是在训练馆里用几百万次对拉喂出来的肌肉记忆。
一个起手,另一个就知道落点在哪。
王艺迪和张安这对刚凑了不到24小时的“草台班子”,直接就要去硬刚这部精密的战争机器。
这就有嚼头了。
双打这东西,从来就不是简单的“1+1”。
王艺迪单拎出来,技术能力绝对是场上四个里最顶的,但她能一拖一,拖得动一部双人战车吗?
这就像两个顶尖高手,碰上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
高手能杀穿阵型,但也可能被活活磨死。
所以下一场球,胜负手就在于,王艺迪这把最锋利的“单刀”,能不能劈开陈幸同/钱天一这张最柔韧的“大网”。
我敢说,这场1/8决赛的刺激程度,搞不好比决赛都高。
镜头切到另一边,画风就完全不一样了。
王曼昱和蒯曼那场球,看得人直犯困。
不是说打得不精彩,而是太没悬念了。
她们俩往那一站,根本不像来比赛的,倒像是来巡视自家后花园的。
香港队的杜凯琹/朱成竹,好歹也是一方悍将,结果愣是没掀起半点浪花,三下五除二就被送走了,比分干净得像水洗过一样。
全程看下来,杜凯琹她们的表情,就跟一个学霸跑去参加幼儿园数学竞赛一样,不是不努力,是根本不在一个维度上。
这就得把时间往前倒腾一下,看看今年二月份在新加坡发生的事了。
当时王曼昱和蒯曼就是这么一路砍瓜切菜,最后把冠军奖杯抱回了家。
那一次,与其说是夺冠,不如说是“登基”。
她们向全世界宣告,王曼昱的沉稳老练,配上蒯曼的青春风暴,会产生一种近乎无解的化学反应。
蒯曼这小丫头,左手将,冲劲十足,但有时候容易上头。
可她身边站着的是谁?
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王曼昱。
王曼昱就像个压舱石,任凭风浪起,她自岿然不动,还能顺手给蒯曼指条明路。
所以你看,同样是3-0,背后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故事。
一边是“跨国联军”的惊险求生,前路是国乒内战的修罗场,充满了未知和刺激。
另一边,则是“王炸组合”的霸气宣告,她们的征途,对手似乎只有她们自己。
有时候觉得,看球就跟看人生一样。
有的人需要一路披荆斩棘,在泥泞里杀出一条血路来证明自己;有的人天生就站在山巅,她们要做的,是守住自己的江山。
这两条路,哪条都不好走。
接下来,就看王艺迪这柄“矛”,和王曼昱这面“盾”,谁能走得更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