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行对中国资产的悲观论调正在发生180度大转弯。
瑞银财富管理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将全球股票评级上调至“有吸引力”,尤其引人瞩目的是,该机构将中国科技股评级上调至“最具吸引力”。这一转变发生在美联储9月重启降息周期、全球人工智能投资浪潮持续升温的背景下。
瑞银在报告中直言,对中国科技领军企业将人工智能货币化的能力越来越有信心。与此同时,外资流入中国股市的速度正在加快,9月净流入中国股市的外资达到46亿美元,创下自2024年11月以来单月最高纪录。
一、全球资本转向的逻辑:为什么是现在?
全球资本正在上演一场无声的转向。瑞银此次上调股票评级,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共振。瑞银分析师将2025年全球盈利增长预测从6.5%上调至8%,并预计明年将实现高个位数增长。这一乐观预测建立在三大支柱之上。
经济增长超预期是关键。全球主要经济体展现出超乎预期的复苏韧性,为股市提供了基本面支撑。瑞银在报告中明确指出:“经济增长已超预期且明年可能加速。”
货币政策转向创造有利环境。美联储于9月重启降息周期,这一变化对资本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历史数据显示,非衰退环境下的降息对股市构成有力支撑。
人工智能投资周期持续发酵。超大规模企业与AI芯片公司近期达成的数十亿美元合作,增强了市场对AI相关资本支出超预期的信心。瑞银指出,当前近1万亿美元的规划投资仍可能无法满足未来需求。
华叔洞察到,这一系列变化标志着全球资本正在从防御转向进攻。与1999年互联网泡沫时期相比,当前美联储处于降息周期而非加息周期,这一根本差异使得本轮科技股行情具有更扎实的基础。
二、中国科技股的独特机遇:AI货币化能力成为新亮点
中国科技股在此次评级调整中获得了特殊关注。瑞银将中国科技股评级上调至“最具吸引力”,这一判断建立在中国科技企业正在展现的独特优势之上。
中国科技企业在AI应用落地方面展现出强大竞争力。瑞银报告中强调的“对中国科技领军企业将人工智能货币化的能力越来越有信心”,指向了中国企业擅长的应用场景创新和商业化能力。
估值优势成为吸引全球资本的重要因素。瑞银投资银行中国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指出,中国股票估值相对全球市场更便宜,这为外资流入提供了充足空间。数据显示,2025年前9个月,海外被动基金累计净流入180亿美元,已超去年全年70亿美元的水平。
华叔睿评认为,中国科技企业正从“技术追随者”向“应用引领者”转变。在AI领域,中国企业不再局限于简单技术模仿,而是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垂直领域开发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解决方案。这种基于实际场景的创新能力,正是瑞银看好中国科技股的关键原因。
三、投资者如何布局:机遇与风险并存
面对全球资本配置的转变,投资者需要理性布局。瑞银建议投资者审视当前股票配置,确保至少符合或适度高于长期战略资产配置目标。具体到中国科技股投资,有几个关键点值得关注。
关注AI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从芯片、算法到应用场景,AI产业链各环节的龙头企业将优先受益于投资周期。瑞银指出,“人工智能领军企业间的战略合作浪潮”将支撑可持续的资本支出周期。
把握外资流入带来的估值重构机会。摩根士丹利基金点评认为,中国制造优势依然是支撑市场的重要逻辑。随着外资持续流入,优质中国科技企业有望获得估值溢价。
华叔洞见:投资者需保持战略定力。市场短期波动不可避免,但中长期来看,中国科技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不断提升是确定性趋势。王宗豪在路演中发现,投资者对中国的AI技术发展和资本回报兴趣浓厚,这种基本面的改善才是支撑股价的核心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汇丰发布的“新兴市场投资意向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全球机构投资者对中国股市前景最为看好,这一比例远高于今年6月调查时的约三分之一。这一数据印证了全球资本对中国资产的态度正在发生实质性转变。
随着更多全球投资者认识到中国科技企业在AI应用层面的独特优势,资本重新配置才刚刚开始。站在当前时点,我们需要思考的是:这轮全球资本转向是短期波动还是长期趋势的开端?
你认为中国科技股能否借助AI浪潮实现价值重估?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点击关注@华叔大视界,获取更多前沿市场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