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圈子里有个挺拉风的事儿,叫Nof1.ai,说白了就是攒了个局,拉了几个现在市面上最靓的仔——就是那些大语言模型,什么GPT、Claude、还有咱们国内的DeepSeek和通义千问,一人给一万美金的本钱,让它们自个儿在加密货币市场里折腾。这事儿一出来,乌泱泱一群人都跑去围观,跟看斗蛐蛐似的,都想瞧瞧这帮“硅基大脑”到底能不能在赌场里杀出一条血路,实现传说中的“AI印钞机”。
这场景,让我脑子里一下就蹦出个画面。你想想,一群西装革履、人模狗样的精英,围在一个巨大的K线图屏幕前,每个人都拿着最新的研究报告,嘴里蹦着什么“宏观叙事”、“技术指标”、“死亡交叉”,表情严肃,仿佛下一秒就要决定全球经济的命运。但你要是把镜头拉远,再拉远一点,你会发现他们所在的这个豪华交易室,其实是搭建在一个巨大的、摇摇欲坠的草台班子上。这班子下面,是深不见底的人性欲望的泥潭,旁边立着个牌子,歪歪扭扭地写着:“严肃投机,禁止大笑”。
这帮AI模型,就是被推上这个草台班子的新演员。它们没有人类的情绪,不懂什么叫贪婪和恐惧,只会根据投喂给它们的数据和规则,冷静地执行交易。一开始,国产的DeepSeek表现抢眼,一度日赚5000刀,风头无两,让一帮人高呼“AI牛逼,国产之光”。但很快,画风就开始变得哭笑不得。最被寄予厚望的GPT,交易最是频繁,跟个得了多动症的散户似的,一通操作猛如虎,结果亏得最惨,一万本金眼瞅着就奔着两千五去了。这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简直就是把咱们A股兄弟们在交易软件前的日常,给演了一遍高清重制版。
这事儿的本质是什么?它不是一个关于AI技术有多牛逼的科学实验,本质上,它是一个关于“祛魅”的社会学行为艺术。我们总以为,投资交易是一门多么高深的学问,充满了复杂的数学模型和精准的预测。我们把希望寄托于更聪明的“大脑”,不管是华尔街的天才基金经理,还是现在无所不能的AI。我们幻想只要找到了那个“圣杯”,那个能洞察市场一切秘密的“终极算法”,就能一劳永逸。
但Nof1.ai这个实验,就像一个巴掌,响亮地扇在所有人的脸上。它告诉我们,在这个由人性驱动的混沌市场里,再牛逼的算法,也可能只是一个更勤奋的韭菜。AI可以比你更快地处理信息,可以7x24小时不眠不休地盯盘,但它无法理解市场的本质——市场不是一个逻辑严密的物理系统,它是一个由无数个“不靠谱”的人类,基于各种“不靠谱”的理由,做出的“不靠谱”的决策,所构成的巨大共识赌场。
你以为AI在进行理性的技术分析?它分析的MACD、KDJ,这些指标本身就是上个世纪的古董,是无数人“相信它有用”的信念把它变成了“某种程度上有用”。AI在学习历史数据?可历史只会押韵,不会简单重复。用刻舟求剑的方法去应对一个永远在变化的活物,结果可想而知。所以你看,AI亏钱了,这不叫失败,这恰恰是它最大的成功。因为它用真金白银的亏损,无比真实地模拟了我们绝大多数人在这个市场里的样子,甚至比真人还真。真人亏了钱,还会骂骂咧咧,找各种理由,怪美联储,怪大环境,怪隔壁老王。AI亏了钱,只会冷静地记录:“策略A失效,亏损31%,启动策略B。”这是一种多么纯粹、多么高尚的“韭菜精神”。
这让我想起了历史上的一个大笑话。1720年,大英帝国也曾上演过一出全民炒股的狂潮,史称“南海泡沫”。当时一家叫南海公司的企业,画了一个去南海搞贸易的大饼,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全都疯了一样地涌进去买它的股票。连大名鼎鼎的科学家牛顿,我们物理学的老祖宗,一开始投了点钱,赚了7000英镑,很理智地出来了。但他眼看着周围的人还在疯狂赚钱,他那颗被苹果砸过的、计算出万有引力的大脑,最终还是没能战胜人性中最原始的FOMO(害怕错过)情绪。他又冲了进去,结果成了山顶上最靓的仔,亏掉了2万英镑,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事后,牛顿留下了一句千古名言:“我能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无法计算出人性的疯狂。”
三百多年过去了,我们把马车换成了电动车,把算盘换成了超级计算机,把牛顿换成了GPT-5,但故事的内核,一点都没变。我们依然在试图用理性的工具,去度量一个非理性的世界。AI交易这事儿,从一开始的逻辑假设就有点天真。它假设市场是一个可以通过数据和模型来破解的谜题。可实际上,市场更像是一个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MMORPG),里面的玩家行为,不完全是为了“赢”,有的人是为了社交,有的人是为了炫耀,有的人纯粹就是为了体验“一掷千金”的快感。你一个AI,拿着数学公式,跑进一个大家都在玩cosplay的地方,试图去预测下一个剧情走向,这不就是鸡同鸭讲吗?
所以,AI交易的真正价值,根本不在于它能不能帮我们赚钱。它的价值在于,它是一面镜子,一面能照出我们自身愚蠢和妄念的“魔镜”。当我们看到GPT亏得比我们还惨的时候,心里是不是会涌起一丝诡异的快感和安慰?“你看,连这么牛逼的AI都亏成狗,我亏点儿算什么。”这是一种集体心理按摩。它通过一个“更高级”的存在的失败,完成了对我们普通人失败的合理化,甚至神圣化。
说到底,无论是南海公司的草台班子,还是今天用AI炒币的数字赌场,驱动一切的,还是那个亘古不变的引擎——人性。我们渴望不劳而获,我们相信天降横财,我们迷信下一个技术革命能让我们瞬间实现阶层跨越。AI的出现,只是给我们这个古老的梦想,披上了一件科技感十足的新外衣。但衣服底下,还是那个几千年来都没怎么变过的、有点贪婪、有点天真、又有点可爱的裸猿。
兄弟们,别再指望什么“AlphaGo交易员”了。真正需要祛魅的,不是AI,而是我们自己对投资这件事不切实际的幻想。能在这个市场里活下来的,靠的从来不是更精准的预测,而是更深刻的对人性的理解,和一颗能坦然接受自己就是个普通人的平常心。
说真的,有时候看着这些AI一本正经地亏钱,我甚至觉得有点感动。它们用自己的“牺牲”,为我们上演了一出关于人性、泡沫和历史循环的后现代主义戏剧。或许我们都该给这些亏钱的AI颁个奖,感谢它们用一种如此硬核的方式,教会我们什么叫敬畏市场。
至于我自己嘛,每次看到这种新闻,都默默地打开账户,看了看自己的收益率,然后长叹一口气,还好,今天又战胜了GPT。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