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刚来上海时,我常听单位里的同事感慨“在上海拼搏多年,退休却成了一道绕不开的大坎!”一转眼,自己也步入了中年,退休问题好像从隔岸观火,变成了眼前绕不过去的“人生大考”。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时不时在工作间隙琢磨,沪籍和非沪籍到底在上海退休有多大不同?今天,咱们就把这些弯弯绕绕掰开揉碎,从头讲明白。
退休年龄调整,这事儿关系咱们所有打工人的切身利益。别以为“离退休还远”,政策每隔几年都在悄悄变化。2025年伊始,上海会逐步推行延迟退休。就是说,原本可以60岁退休的男职工,以后每4个月晚退1个月,慢慢推到63岁才能安安心心“告老还乡”;女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的,原本55岁退休,以后得拖到58岁。工人岗位的女同志更是变化大原来50岁退休,逐步提高到55岁,每2个月推迟1个月。这不分你是上海本地生于斯还是外地漂在此,统统都得按新规走。单这个延迟,就是不少人心头的无声叹息,多奋斗几年,有人欢喜有人忧啊。
说到沪籍居民,如果你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伢,或者早早落了户,城市对你的退休还是温柔许多。该交的养老保险一分儿不能少,只要累计够15年,不管你是一直单位上班,还是灵活就业自己掏腰包,都能平平稳稳在上海退休,拿起养老金。不像有的地方,偶尔会卡一下社保账户类型——在上海,类型不是决定因素,符合法定条件就能办,透明得很。
可要是你和我一样,外地来沪,想在这座大都市安享晚年,规矩就得比本地人多走几道流程。首先要看你的“资格线”开得够不够早女的40岁前、男的50岁前,必须已经在本地开好社保账户,开始缴纳养老保险。时间门槛不能大意;另外,最后的社保缴纳地也得是上海,不能临门一脚又跑到别处“转一圈”;社保在沪的累计时间至少得满10年,低于这个数字,抱歉,还得再多熬几年。还有一条容易被忽视的“待遇领取地”原则——国家规定养老保险待遇的归属,要优先考虑你的户籍,如果不是户籍所在地,就看在哪个地方缴费年限最长(至少10年),都不满的话,还得按“倒序”原则回上一个满10年的地方。条条框框之下,非沪籍退休这条路确实比本地人绕了不少弯。
我有个老友,河南人,早年来上海打工。彼时政策没变,大家都憧憬着将来“落叶归根”。可工作多年下来,孩子已扎根上海,回老家早已没了亲戚朋友。他如今最纠结的,就是万一社保年限不够,该去哪里办退休?不少外地朋友其实都和他类似,有的是社保断缴过,有的最后几年调去外地工作,差这“一步之遥”,前途就得改道。真到那时候,才深刻体会“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有些选择青春年少时不当回事,到了退休就成了人生结。
说了这么多,不知你是不是同样面临这样的困扰?每个人的社保年限、工作经历、户籍变迁都很个性,每个人都该提前算好自己的“小账本”。政策再怎么变,走到哪一步,都得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养老归宿。你准备好了吗?或者你在办理社保、规划退休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头疼事?大家可以评论区说说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