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倒挂、渠道混乱、库存高企、禁酒令重压……连过去最坚挺的“硬通货”飞天,也在反复刷新着市场心理底线。
但就在如此背景下:
8月4日,茅台公告公司已累计回购股份345.17万股,将用于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
8月8日,贵州茅台酒(五星商标上市 70 周年纪念)在 i 茅台平台独家发售,上架 2 分钟便宣告售罄。
11 日,行情价暴涨至 8200 元,在某物、某东等平台的零售价更是突破 10000 元。
一边,是豪掷53亿进行上市以来首次注销式回购;另一边,是单价7000元/瓶的新品。两个看似矛盾的动作,藏着怎样的商业逻辑?
回购止血:用确定性对冲不确定性
53亿回购,买的不是股票,是市场信心。
在A股,回购是常见操作,但茅台这次345.17万股注销,意味着流通股减少,每股收益增厚。
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资本:“我的股价不该这么低”。
这更像一场心理战。当行业陷入“价格倒挂-库存高企”的恶性循环时,茅台用回购打破预期崩塌的连锁反应——与其被动等待市场回暖,不如主动定义价值底线。
但回购终究是防御。真正的进攻,藏在那瓶7000元的酒里。
文化冲锋:把历史切片零售
7000元的纪念酒,是茅台玩透“文化杠杆”的教科书案例。
把商标故事讲透了:五星商标70年的叙事,与生肖酒、年份酒形成差异化IP矩阵,让茅台在行业下行期反而强化了“不可替代性”。
把文化玩明白了:鲁班锁包装、1954年瓶型的设计,都是在给“历史感”加杠杆。
从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25568瓶对应1954年到2024年的70年光阴,每瓶都带着专属日期编码,打通了生日酒、纪念日酒等高情感场景;将购买行为转化为参与历史叙事的互动仪式,让消费者为“拥有某一天的茅台”买单。
精妙的是规模控制:多于超高端限量款(如百年纪念酒)少于生肖酒的数量,这种“稀缺但不窒息”的规模,预留二级市场炒作空间,又防止陷入流动性陷阱。
层层递进战略意图:在当前飞天茅台批价持续走低的市场环境下,茅台此举或有三个:一是通过限量高端产品提振品牌溢价能力;二是测试超高端市场的消费潜力;三是为即将到来的中秋国庆旺季预热市场。
用文化筑墙,用资本守门
回购与新品,看似两条线,实则是顶级品牌的特权:能用资本托底,更能用文化溢价,拉开与对手的差距。
53亿回购能稳住股价,前提是市场相信茅台的品牌根基未动;7000元酒能秒空,依赖的是“茅台=硬通货”的集体认知。但这道护城河,终究要靠消费场景支撑。
毕竟,酒终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炒的。这瓶复刻1954年玻璃瓶的液体,已然成为测试行业抗跌性的试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