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兆丰年,名字趣事,朋友圈晒雪情怀

发布日期:2025-08-31 点击次数:56

“瑞雪兆丰年”,中国历史上流传了不知道多少年,具体年代已经没法考证,毕竟咱不是考古学家,也不是气象台的。反正每年只要雪一落下,朋友圈的集体仪式感立刻上线,仿佛不发条关于瑞雪兆丰年的朋友圈,今年的秋裤都白穿了。你要是不发点雪景,配点诗意,或者抖几个关于雪的冷笑话,似乎就不配过冬天。

不过我向来是不信这些老掉牙说法的,俗话说“瑞雪兆丰年”,可怎么就没有“雹子兆富贵”呢?下雪全是吉祥,下冰雹就没人理了。你瞅瞅,连大自然都有人宠物贬。不过,今天我要跟各位讲讲“瑞雪”这个词的奇妙身世——它是我网名,名字里自带天气属性,风里雨里,唯独爱雪。

作为一名南方人,我对雪花的感情相当复杂。本地雪花比大熊猫还稀有,看到一片都得惊呼,“快看,雪!”每到冬天那点零星的飘雪,就像中彩票一样稀罕,能让一帮中老年摄影爱好者拿着手机疯跑。说来也是,南方人没见过世面,上头一点雪就激动。北方朋友看了会心一笑,暗自吐槽——这些南方同胞把雪当景点,咱那可都是“出行难,买菜贵”的灾难现场。

其实小时候我是不喜欢自己名字的,“兴学”这俩字,怎么看都像家长怕我逃学,绳子还没举起,名字就先上了枷锁。父亲还一本正经解释:这名字是希望你高高兴兴去上学。我听了只觉得心酸,谁家孩子喜欢上学?我天真地幻想着长大成为医生,走哪都能被夸“白衣天使”。现实呢?命运对我微微一笑,把我推到教师队伍里,陪着一群不想上学的孩子讲“上学的好处”。也算是一报还一报。

等到我给儿子起名,倒也学乖了,不敢再强加什么“博古通今、才高八斗”式的大梦想,直接来了个“瑞”,吉祥如意,听起来运气比谁都好。现在回头看,“瑞雪兆丰年”,瑞与兴学,也算是父子二人名字的合体,组合一下,听着还自带吉祥buff,比某些网名“用户637214”高级多了。

老爷们的情怀终归要安放,想一个响亮的网名成了我退休生活里最隆重的仪式。“瑞雪”这个二字,就像冬日午后冒出来的太阳,暖洋洋,却自带颗粒感。微信时代,谁还不是靠个网名闯江湖?一大把年纪还琢磨这些,想想也是苦中作乐。有些人说中老年人上网就得正经点,我偏不,整花活、起骚名,不丢人,显年轻!

你可别小看了这个“瑞雪”,它可不只是朋友圈里的滤镜。科学家都说,要想粮食长得好,得来点好雪。冬天那一场雪,才是对庄稼的关爱,给虫子一场死刑执行;雪花飘飘,美着呢,农民伯伯心里乐开花。他们不说“哇好美”,而是默默再添一口炖萝卜,说今年有收成。城里人嫌下雪难走路,村里人盼望雪压断虫卵。真要细数,雪比天气预报可诚实多了。

小时候南川没机会看到大雪,我对那种满天飞舞的雪只有理论上的想象。长大后有条件,专门跑到武隆仙女山,体验一把正儿八经的“南国雪原”。结果刚下车,内心的诗情画意全被冻成了冰棍。表面“银装素裹”,其实就是冷。手机一举,朋友圈九宫格雪景稳稳当当。其实说白了,除了冷和滑,雪剩下的美只属于滤镜里。可生活嘛,总得有点浪漫自欺。有时候我觉得,人生就像雪,有点短暂,有点纯净,落地就变成泥巴,下一场雪能否再来还不知道。

每当冬季来临,雪花成了朋友圈的流量担当;每个人都要故作文艺,把自己的生活包装成文青专属。其实大多数人哪有心情抒情?忙着上班、堵着车,捂着耳朵进地铁。城市人看雪,看的是别人的滤镜,羡慕的是别人晒幸福。抄一首诗,配一张雪景,全网点赞。而此时农民大哥一身泥泞,看着庄稼硬邦邦的土地,盼着春天能吃上自家种的菜。你说这瑞雪,兆的是谁的丰年呢?是我们朋友圈的点赞数,还是某些资本家年底的分红?

再说这情怀,真的可以传吗?“瑞雪”这两个字结合了我的名字,也带着父子和家族某种莫名的仪式感。可到了下一代,谁还愿意捧着老一辈的愿景?他们追动漫、玩网游、嗑cp,听得进什么“瑞雪兆丰年”?别说名字里带雪,就是屋顶上积雪,也只能让他们感叹一下“下雪啦”,然后拍成小红书教程。

写到这里其实有点尴尬。咱们这一代,小时候盼下雪,下了雪窜到屋外冻红了手,被妈妈拎回屋,又被骂一顿。现在见到雪,只会手机一滑留个影,上传云端,最终云淡风轻地统一存进百度网盘,等哪天百度倒了——照片也随缘。雪景见多了,人倒变麻木了。当初父母为我取名“兴学”,是“高高兴兴上学”的美好愿望;现在父母的期许全变成“你快乐就好”。我们也学聪明了,给孩子取名不再装深沉,一切云淡风轻,只要稳,别难听。时代变了,愿景也变了,可朋友圈总是年年不停地怀旧。

每次冬至或春节这会儿,单位群里同事之间相互道贺,“瑞雪兆丰年”,好像只是因为找不到更有创意的祝福。嘴上说着祝你平安幸福心想事成,心里默默盘算工资本月会不会涨、年终奖能不能多发点。大部分祝福就像是立冬的饺子,关键在形式,吃不吃不重要,反正少不了。一场雪,能让群里气氛从死寂跃升到热烈,人类果然是最擅长自我安慰的生物。

偶然我也会体会一把“情怀杀”。想当初网名“瑞雪”刚定下来时,发朋友圈配“瑞雪兆丰年”,心里暗暗骄傲,觉得自己深藏不露,实际上在一众“静静”“小满”“守夜人”里一样普通。所谓的传承和情怀,有时候就是你自己感动了自己,旁人最多点个赞。我们老了以后,讲给儿子,他也许会敷衍地回一句:“哦,这网名挺有诗意的。”然后继续打他的游戏。不怪他,情怀本就是不可复制的快感,别人喝不出你的美酒,只觉一嘴酸。

说到底,雪只是一种气象现象,被我们裹上吉祥幸福的糖衣,指望它带来丰收、消灭虫害、洗刷霉运,甚至润泽人心。可天知道,这年头丰收靠政策,幸福靠房价,吉祥全凭自我陶醉。南方小雪北方大雪,终究都逃不过两件事:朋友圈里修辞烫金,和生活中一地鸡毛。

不过这一切也挺好。人生本来就是一场荒诞的雪,落下来,冷一下,化了无痕。情怀和祝愿像雪花一样飘满天空,落到地上,除了泥水,还有寒意里的一丝慰藉。躺在沙发上看着窗外飘雪,转发一句“瑞雪兆丰年”,心里头也没啥波澜,顶多觉得这日子还能将就。再多的情怀,最后不过是一地脚印和一串老照片罢了。

等老了没啥盼头了,还能靠朋友圈怀旧一秒,顺便给自己祝个丰收年。瑞雪既然沾光吉祥,咱也不妨自我安慰一把。这年头,谁还没点滑稽的愿望?祝福其实都差不多,说说就得,能兑付的极少。行至年末,祝大家丰收、安康、喜乐,如瑞雪兆丰年。说完这些,突然想起下楼捡快递了——别让快递员踩着雪滑倒了。而我的瑞雪情怀,也就只剩嘴里念叨的几句老话,混在微信群喜庆的祝福里继续过冬。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