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派出美军无人机昼夜巡查钓鱼岛,一边在外交上施加压力,警告其他国家“别参与中国的抗战纪念活动”,从东海的挑衅到国际上的施压,日本表面看起来挺得挺挺,但其实心里藏着不少焦虑。这到底在害怕啥呢?是中国的实力越来越强,还是那些过去的历史罪责终究要被审判?
九月临近,东亚上空悄然涌起一股暗潮。
今年正值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咱们中国在九月三日打算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前一天,日本那边又开始闹腾,搞点小动静。
头一回,日本就宣布要部署大批无人机,盯着咱们的钓鱼岛,真是不闲着。
据环球网报道,日本海上保安厅把美制的MQ-9B“海上守卫者”大型无人机安置在钓鱼岛周边空域,进行所谓的“常态化监视”行动。
作为美国“死神”家族的成员,这款无人机可不简单,它能坚持飞行40个小时以上,打破夜晚和低云层的限制,用高清光电和雷达逐寸扫描海面,还能同步传回数据。
它虽然没有挂弹药,但绝对是一把情报战的尖刀。日本试图用这种“长时间盯视”来填补有人舰机巡逻的空白,在钓鱼岛上不断刷存在感。
不过日本的野心,咱们中国又怎能掉以轻心呢?钓鱼岛一直是中国的固有领土,领海和领空的主权都归咱们中国。日方无人机越靠近,危险也就越大,一不留神就可能酿成事故。
这个所谓“战术上的聪明”,反倒显出日本在战略上的胆怯和畏缩。
中国海警船经常在钓鱼岛海域巡航,解放军也在东海进行实弹演习,此外,航母辽宁舰和山东舰穿越宫古海峡,开展舰载机的起降训练,这些行动都展现出中国维护海洋主权和国家安全的坚决态度。
日本这次只是事后用几句口头喊话应付一下,实际上部署无人机更多还带点政治意味,军事行动似乎不是重点,更像是一种挑衅的表现。
日本这次用无人机的目的,除了摸清中国在执法和军事反应之间的“灰度”界限,似乎还想抢占话语权,把拍到的画面剪辑成“日本监控中国动态”的话题,回到国内还能用来合理化预算,向外界展示所谓的“日本贡献”给美国看。
就在中国准备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的活动时,日本政府竟然通过外交手段,建议欧洲和亚洲的领导人“不要参加”,理由是觉得这次中国的大阅兵“过分强调历史,反日气氛浓烈”。
跟2015年安倍政府只是要求日本官方人士不要出席的情况比起来,现如今日本方面竟然公开干涉其他国家的决定,这种转变真是已经越过了外交的底线。
到底是啥让日本这么忐忑不安呢?
既然都犯了不少罪行,又都是二战的败国,德国却选择跪地悔过,结果反倒得到了邻国的理解和宽恕。
日本的政客们不断去拜访靖国神社,似乎想重拾过去的路子,把“军国主义”再搞起来。这会儿又阻挠别国参加纪念,这不是胆气充足,而是明显心虚呀。
石破茂一上台,对历史的反省不够深入,缺乏面对过去、承认错误的勇气,结果让国内的“右翼”势力越发猖獗。
对日本的死板僵硬,中国已经发出了严肃的交涉,要求日方明确说明。
发言人提醒日本,要是真打算翻过去那段历史,就得真心诚意地面对和反思侵略的过去,彻底与军国主义划清界限,尊重中国以及其他受害国人民的感情,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国际社会的信任。
日本的挑衅根本改变不了他国的心意,只会让自己在国际上的信誉受到影响。现在,东南亚许多国家的领导人都确认会出席,像印尼总统、马来西亚总理、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那些都表示会到场,俄罗斯总统普京也会出席。
这种比较的背后,体现出经济合作与地缘信任之间的差异。中老铁路、印尼雅万高铁、中马东海岸铁路等项目正逐步改变着东南亚的成长节奏,而这些国家也都用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看看日本最近的做事方式,其核心其实挺统一的。用无人机进行侦察,就像是“实打实踩线”;而通过外交施压,算是“争夺话语权”,两者都在试图模糊过去的责任和现在的界限,搞得有点乱。他们这招儿啊,也挺有意思的。
不过,中方的反应停稳,层次也挺丰富。在执法方面,海警巡逻和无人机伴飞已经成了日常,证据链都按规矩全程记录了;在规则层面,中方完全有能力推动多边谈判,要求日本就无人机的安全距离、通信冗余这些技术细节“好好聊聊”;在战略方面,中国一直用工程化的方法加强实际控制,钓鱼岛的较量不是偶尔露面,而是长期有形有势地在场。
未来形势已渐渐显露苗头,东南亚国家通过“出席表态”展现了他们在经济和安全方面的抉择。日本如果继续挑衅,只会让自己在东亚地区的“战略孤立”步伐加快。
它的无人机飞得越频繁,外交态度越激烈,反倒让国际社会越发明白,一个不愿反省过去的国家,永远走不到真正的明天。
中国举行的纪念活动,既是在向3500万抗战牺牲者表达敬意,也是在维护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
日本越是不愿配合,就越能看出它心里虚得很。
它害怕的,不只是强大的中国,还包括那个还没完全被清算的过去,是曾经那个丧失人性、制造了无数杀戮,被全世界都唾弃的自己。
#百度带货夏令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