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山东有重大贡献的黎玉,为何建国后默默无闻?黎玉:此人诬我!

发布日期:2025-09-11 点击次数:135

提起山东根据地的革命往事,知道黎玉这个人的肯定不少。说真的,一讲起山东根据地的历史,黎玉这个名字就一定会被提起。

黎玉在1906年来到了这个世界,地点是山西的崞县,也就是现在的原平市,一个小县级市。据黎玉自己说起,他的爷爷每天起早摸黑地辛勤劳动,积攒下了七八十亩的地,在当时,“也能算是个挺有钱的农户了”。

黎玉10岁那年,开始上私塾读书,14岁时考进了镇上的好小学,17岁又考进了县里的中学。到了1925年,五卅运动闹得轰轰烈烈,黎玉和同学们一起上了街,就这样开始了他们的革命生涯。那时候的山西,被阎锡山管着,革命的人不多,力量也小。但黎玉很会领导大家,所以到了1927年秋天,大家就选他当了中共崞县特别支部的书记。

之后,因为党员的身份被发现了,黎玉他们被关进了监狱。不过,他们在牢房里面偷偷商量好了说辞,所以最后没被判罪。

从监狱出来后,黎玉他爸担心他又去搞政治,硬是要他去西安学经商,但黎玉死活不同意,他坚持要去北平念大学。由于黎玉是家里的独苗,他爸妈最后也只能依了他。

到了北京后,黎玉接着投身革命,接着又到天津、石家庄、唐山这些地方去干活,他当过天津市委书记、石家庄中心县委书记,还有唐山市委书记。在唐山管事那会儿,黎玉他们带头组织了开滦五矿3万多人的大罢工,这事儿连毛主席都夸做得好。

1936年开头那会儿,山东的党组织跟北方局搭上了线,北方局随后就让黎玉去山东,当上了省委书记,任务是重新把山东省委建立起来。黎玉从那时起,就跟山东有了扯不断的联系,那时候他还只是个30岁的小伙子。

1936年5月1号,黎玉在济南城外的一片墓地里,召开了重建山东省委的头一次大会,把中央和北方局的命令告诉了大家。打那以后,老是被敌人打压的山东党组织,在经历了不少艰难险阻后,又有了新的开始。

没过多久,抗日战争就打响了。守山东的韩复榘没打就跑了,让日军轻易地进了山东。黎玉瞅准时机,派了很多党员和干部到山东各地,号召老百姓起来反抗。他们在徂徕山、天福山、黑铁山、泰西这些地方,一个又一个地发起武装起义,慢慢地建起了胶东、鲁中、鲁西、清河、湖西、鲁南这些小块的抗日地盘。

1938年4月份,黎玉接到任务去了延安,给中央领导汇报工作情况。那时候,毛主席对黎玉的工作大加赞赏。听了黎玉的意见后,中央决定把山东的起义部队重新组织起来,叫做“八路军山东纵队”,还从延安调去了一大批军政干部支援山东。这个山东纵队由延安来的张经武负责指挥,黎玉呢,就当了政委。

1939年,中央又派了朱瑞和徐向前到山东,他们利用山东纵队和八路军115师里罗荣桓、陈光的部队,一起建起了八路军第一纵队。到了1943年,中央军委说要建个新的山东军区,就让罗荣桓当司令员和政委,黎玉当副政委。罗荣桓还成了山东分局的书记,黎玉是副书记。打那以后,黎玉作为罗荣桓的好战友和帮手,为山东根据地的新发展立下了大功。

抗战结束后没多久,罗荣桓同志就带着山东的主力军队去了东北,中央就安排黎玉同志临时负责山东分局的书记工作。那时候,黎玉同志一边大力配合主力军队北上,一边又赶紧用剩下的地方军队为班底,很快地把山东解放军的主力给重新组建了起来。

后来,陈毅等人带着新四军到了山东,建立了华东局,饶漱石做了华东局的书记,陈毅和黎玉则当上了副书记,他们一起管着山东和华中这两个重要地区的党、政府和军队的事情。黎玉后来还当过新四军的副政委、山东军区和华东军区的副政委。在陈毅的指挥下,他为打败蒋介石的全面和重点进攻,付出了很多努力。

在解放战争那会儿,山东根据地不光把自己的活儿干得漂漂亮亮,还给全国各地的战场和战友部队送去了好多士兵和东西,就连延安也收到了他们大量的钱和物资。记得罗荣桓带着队伍往北走的时候,山东可是调出了最厉害的6万多精兵呢。就说解放战争这段时间,山东有59万人加入了军队,还有700多万民工在前面支援。这事儿,陈毅同志都夸过:

我闭眼之前,心里还惦记着山东的老乡亲们。有人讲山东的党组织不行,我觉得这话不对。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战士们拼出来的,也是靠山东的老乡亲们用车拉、用肩挑支援出来的。难道没有山东的党组织,老百姓就能天生有这么高的觉悟吗?

可以说,山东能取得这些大成就,黎玉可是功不可没的。

可是,为啥在山东革命史上那么关键的黎玉,建国以后就变得没啥名气,很少有人知道了呢?黎玉老年时在回忆录里用“康饶作乱”这四个字来说明原因。

1948年,山东地区在饶漱石和康生的带领下,重新检查了一遍土地改革的情况。在这次检查里,他们冤枉了黎玉,给他安上了宗派主义、搞小圈子、还有走富农路线的错名头,但这些都不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故事得从1946年开始讲,那一年,中央跟着历史的大流,出了一个很有名的《五四指示》。这个指示说,咱们以前的减租减息政策得改改,得把地主的土地拿来分给农民。不过呢,也说了“富农的土地大多不动”,“中小地主嘛,生活上也得给点儿照顾”,“还有啊,主要任务是减租,地主自己种的地就先别动了”。《五四指示》对我党来说,那可是个大事儿。后来的事情也证明了,要是没那上亿拿到土地的农民支持,解放战争想赢,门儿都没有。

黎玉回到山东后,华东局就照着《五四指示》的意思,出了个《九一指示》。到1946年底,山东已经有上千名农民拿到了土地,这成果相当不错。

不过,1947年的时候,饶漱石从东北回到了山东,康生也从延安赶到了山东。黎玉回想起来说:“饶漱石和康生其实清楚当时的土改情况,康生在延安还帮忙起草了《五四指示》。但他们一到山东,就说《九一指示》不对,还称山东党是偏向富农的‘富农党’,走的是‘富农路线’。黎玉当面跟他们争论过这事儿,可他们俩压根儿没往心里去,还是按自己的那一套来。”

从47年6月开始,两个人对黎玉的指责越来越厉害,他们称黎玉“老觉得自己能代表山东,把管的那一块地方当成了小王国”,又说黎玉“骄傲自大,啥都觉得自己对,一个人说了算,不听别人的意见,总想着抬高自己,到处宣扬自己比党还厉害,简直是没有组织没有纪律的典型。”

说起这些指责,黎玉是这样回应的:“山东根据地在战争中的付出,大家心里都清楚,党中央和毛主席也多次夸奖过。在山东的那些领导,像朱瑞、徐向前、罗荣桓、肖华他们,都是一起共事好多年的老伙伴了,我们之间从来就没搞过什么小圈子、小团伙的那一套。”

黎玉觉得,饶漱石作为华东解放区的大头头,政治气度实在太小,跟徐向前、罗荣桓他们比起来,真是差远了。他想起饶漱石刚到山东那会儿,一下车就嘀咕:“我刚踏进山东地界,就觉得这味儿不对,跟进了臭烘烘的厕所似的。”

黎玉觉得康生这人爱玩弄手段,老爱找别人的茬。

1986年3月13日,中央推翻了1948年华东局对黎玉所做的决定,并为他恢复了政治上的好名声。后来有人好奇地问黎玉,对方那么不讲理,你咋不跟他们一直争到底,反倒要违心地去认错呢?黎玉在自己的回忆录里是这样写的:

其实说白了,就是几个原因。首先,那时候我们正忙着应对国民党军队的大举进攻,这可是关乎整个战局输赢的紧要关头,得大家齐心协力才行,咱内部可不能出乱子。再者,我那时候手头管的事儿多,财政啊、粮食啊、支援前线啊,都得考虑,都得围着战争大局和领导班子稳定来转。还有,我在山东干了这么久,山东的同志们都了解我、信任我,我说话做事直接影响着下面的情绪呢。另外,饶漱石、康生这俩人根本不讲理,我要是跟他们硬碰硬,那不就得闹得满城风雨,说不定还会让山东和华中两个地方的干部们对立起来。所以啊,为了不让队伍散了,保证战争能赢,我也只能先放下个人的事儿,顾全党的大局了。

1949年5月上海被我军解放后,黎玉跟着华东局的安排去了上海,他当上了上海市委的秘书长,还负责市政建设委员会,管着市委的劳动工资处,并且还在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和农业机械部都当上了副部长。

要想成为我的铁粉,得多和我互动哦。要是你喜欢我的文章,就点个“关注”吧,这样成为铁粉后,新文章一发你就能马上看到啦!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上一篇:《我所知道的中国皇帝》汉高祖(一)
下一篇:没有了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