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130多列在途堆积,班列公司推多种替代运输方式

发布日期:2025-10-09 点击次数:82

波兰一纸封令,把中欧班列的核心动脉卡住了。这不是普通的边境摩擦,而是直接切在中国和欧洲之间最重要的陆路货运线上。

自9月12日起,波兰宣布关闭所有通往白俄罗斯的公路和铁路口岸,理由是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进行联合军演。听上去是军事安全问题,实际上对贸易和物流的冲击立刻显现。中欧班列的主线路,本来是经白俄罗斯布列斯特,再到波兰马拉舍维奇转换,然后输送到欧洲多地。现在这块关键节点彻底断了。

四川新丝路多式联运有限公司的唐婷婷透露,他们和同行企业交流后发现,很多在9月12日以后发运的货物都卡在路上。有的已经到布列斯特,却只能干等通关,有的还在途中不知何时能抵达。大家都担心,这一堵,不知道会持续多久。

根据四川新丝路公司9月22日的《中欧班列运行情况双语周报》,布列斯特口岸滞留的班列超过130列,即便立刻开放,至少需要一周才能清理积压。这意味着短期内,无论如何都会造成货运紧张。

各大班列公司只能立刻启动应急方案,“丝路拓客”总结出了三条路。一是干脆取消部分班列计划,减少在途压力。二是走经俄罗斯圣彼得堡的铁海联运方案。三是加密中欧班列南通道的班次,让货物绕路进欧洲。这种调整,代价是时间和成本都上去。

成都国际班列公司回应,他们现在常态化开行三种通道:南通道、北线铁海联运和蓉欧铁海联运。其中圣彼得堡方案,是经哈萨克斯坦的阿腾科里或多斯提克口岸,进入俄罗斯乌斯特卢伽港,再海运至德国汉堡或波兰格但斯克,最后分拨到各地。南通道的玩法更绕,先到哈萨克斯坦阿克套港,跨里海到阿塞拜疆巴库港,经土耳其再到匈牙利布达佩斯,然后辐射欧洲。

绕路意味着时间成本,价格同样不客气。西安就新增了经圣彼得堡到汉堡的快线,每周安排2到3班,订舱价格维持在7500美元每标箱以上。南通道输送到东欧的线路也在跑,不过后段可能增加150美元每标箱,价格至少维持到10月15日。

武汉的方案更细分,三条线路齐发:每周三走圣彼得堡到汉堡或杜伊斯堡的班列,价格在6000美元以上;周日走南通道班列,到汉堡、布达佩斯等站点。义乌也推出义乌-圣彼得堡-汉堡-杜伊斯堡的线路,价格按照常规欧洲出口普列标准执行。

诡异的是,虽然波白口岸关闭,业内对恢复仍抱乐观态度。唐婷婷判断,多数客户在观望,期望口岸关闭不会拖得太久。班列平台的替代方案已上线,铁路客户照样继续下单。这种心态,或许是因为大家清楚,长时间阻断对波兰本身也是沉重打击。

外交层面上的互动也很快有了动作。外交部网站显示,王毅近期访问波兰,并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波兰共和国政府间合作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共同文件》,其中明确了双方在铁路、海运和航空货运领域提供互利服务,并强化运输线与物流链的安全畅通。这是直接把中欧班列放进双边合作的文件里,显示双方还是希望保住这条通道。

波兰这次的操作,其实是掐在一个极其敏感的点上。中欧班列不仅是货运路线,更是“一带一路”在欧洲的重要落脚点。布列斯特到马拉舍维奇这一段,本来是整个体系里最稳定的陆路段,绕过去就得走海运或南通道,成本和时间双双增加。对出口企业来说,这就像高速公路被临时封了,只能走国道,还得翻几座山。

更值得注意的是,经俄罗斯圣彼得堡的方案意味着货运更多依赖俄方港口和海运能力。在当前的地缘政治环境下,这一步对中国是增加了和俄罗斯的物流绑定,对欧洲则可能是额外的政治敏感点。南通道跨里海的线路更长,经过多国,沿途的政治和交通风险也不小。

波兰官方说封口岸是因为俄白军演,这很有意思。军演是安全理由的标签,背后不排除政治博弈。因为这恰好发生在王毅访问前不久,也是在中欧班列稳定运行多年后首次完全关闭主要陆路口岸。欧洲的安全话题和俄乌冲突背景下的紧张氛围,让这种举动更容易获得波兰国内政治的支持。

物流企业能做的,就是立刻改线路。成都、西安、武汉、义乌都迅速宣布新方案,价格清楚写在公告里,高于平常水平,却依然有人下单。这说明,中欧班列的需求不是轻易能被打断的,出口企业需要稳定的通道,即便代价更高,也要保持运力。

从运输的实际情况来看,经圣彼得堡的线路未来可能成为一个长期备用通道。走南通道则是在基础设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供灵活的应对。只是,这两种都无法完全替代布列斯特口岸的效率,时间延误是必然的。

外交文件里的那句“愿共同保障中欧班列通道安全畅通”,就是对这一情况的直接回应。问题在于,这种保障依赖的不是承诺,而是具体行动和政治环境的稳定。波兰和白俄罗斯的关系受制于欧盟对俄政策,短期内很难做到完全剥离军事与物流的交织。

班列滞留的数字是硬的,130列还在布列斯特排队。即使口岸明天开放,也要七天才能清完。这种积压对铁路调度是灾难,牵一发而动全身,后续运力安排都得调整。

对企业来说,看到替代方案的票价和周期,就能立刻感受到这次封口岸带来的冲击程度。对于那批已经到布列斯特的货物,什么时候能解封才是唯一要盯的时间节点。对于还在沿途的列车,改线是唯一现实的选择,否则就只能在轨道上耗着。

最后留在现场的,是封锁边境的波兰士兵,是布列斯特站台上整齐排列的集装箱列车,是各地操作员不停调整的运输计划。在数字和运价背后,这其实就是一次典型的地缘政治和经济链条的硬碰硬。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