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冠华酒后对李克农不敬,总理怒斥:不知几斤几两,回去作检查

发布日期:2025-07-13 点击次数:159

【前言:】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事一结束,为了庆贺停战谈判的成功,周总理就摆了场宴席。可让人没想到的是,乔冠华在宴会上喝多了,居然对李克农说了些不尊重的话。周总理一看,气不打一处来,立马就训了他一顿:“你这人也太不懂规矩了,也不瞧瞧自己什么身份,回去给我好好反省写检讨!”

啥事儿让乔冠华在周总理面前没了分寸?他咋就对李克农说了些难听的话呢?

【乔冠华背景:】

1926年那会儿,乔冠华才十六岁,他就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高中学业,顺利考进了清华大学,学的是哲学。在清华的日子里,他真是表现不凡,才华出众,学术上也是潜力无限。

后来,乔冠华完成了学业,他决定去德国的一所大学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就是为了能在学术上更进一步,学到更多东西。

就在他打算前往德国深造之际,1937年抗日战争突然打响,这让他的留学梦不得不暂时放下。看到国家被敌人侵犯,乔冠华果断选择不继续留学,毫不犹豫地回到国内投身抗战。

【加入组织,担任职位得到周总理的认可:】

那时候,因为国内外信息不咋流通,国外的人对国内的状况一知半解。也正是因为这个情况,乔冠华决定回到祖国,一头扎进抗日救亡的活动里头。

他在香港干起了新闻这行,而且眼光独到,一眼就看出了国内局势的重要问题。因为他有本事,看得准,所以就被提拔为《时事晚报》的主编了。当了主编后,乔冠华就开始写政治和国际评论的文章,他用“乔木”这个笔名发表,没多久就吸引了好多读者的注意。

他的文笔锋利,看得透问题本质,一针见血地剖析了国内外的大环境,给出了到位的评价。这样一来,乔冠华的名声很快就传开了,成了新闻圈里的红人。

乔冠华写的文章让延安的毛主席和周总理注意到了,他们特别欣赏乔冠华那出色的工作本事。所以,在1939年,乔冠华就被叫去加入了组织,开始着手办理一些重要的事儿。

乔冠华在单位里头,干活真是一把好手。他眼光独到,脑子灵光,加上肚子里有墨水,啥任务到他手上都能搞定。这样一来,毛主席和周总理都对他竖大拇指,夸他干得好。他也就成了他们那个小团队里,少了他还真不行的那个人。

乔冠华和龚澎在一块儿工作时,特别合得来,慢慢地就有了感情。所以,到了1943年,他们俩就决定结婚,正式成为了一家人。

乔冠华因为干得出色,赢得了周总理的好评和信赖。后来,他慢慢开始在外交方面崭露头角,也得到了周总理的提拔。乔冠华在外交上真是挺有天赋的,他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锻炼,不仅掌握了好多外交知识,还积攒了不少外交上的实战经验。

1949年那会儿,韩国和朝鲜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美国呢,也想趁机捞点好处,就一个劲儿地插手、搅和。仗打着打着,美韩军队慢慢就不行了,最后只能退到釜山那一带。

在那个时候,美国打算在仁川搞个登陆行动。为了这事儿,美国和韩国一起对我国还有咱们周边的国家边界,发动了大规模的攻打,结果我国的土地就被侵犯了。

新中国诞生后不久,也就是第二年,朝鲜那边打起来了。党中央和毛主席一合计,决定支援朝鲜,抗美援朝。咱们中国的志愿军立马就过去了,跟朝鲜的军队一起并肩作战。经过好多场战斗,敌人的嚣张气焰被打压下去了,这也给后来的停战谈判铺好了路。

【参加停战谈判:】

1951年那会儿,毛主席在中南海一拍板,决定把停战谈判这个重担子交给李克农。为啥选他呢?还不是因为李克农老早就入党了,1926年就是党的一员了。抗战时候,他还在国民党那片的统战区,帮着周恩来、叶剑英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干得那叫一个漂亮。

新中国一建立,李克农就被选为了外交部的二号人物,和周恩来总理一块管外交上的事儿。另外,他还是中央情报部的头儿,管着国家的情报收集和分析。

毛主席认识到李克农的关键作用后,就安排他留下来主持大局,还特意挑了一队外交部的同事跟他一起去,乔冠华也是其中一员,还有军方派来的人一同参与。这都显示出毛主席对李克农有多么信赖和看重。

李克农一听任务来了,立马爽快地说:“咱们马上就走!”他表现出非常坚决的态度,还有那股子奉献精神,打算豁出去把这事儿给干好。

李克农一开始没提自己身体不太好,得靠吃药撑着。后来感觉任务挺重的,他就跟毛主席说了实话,讲了自己的身体情况。

毛主席琢磨了一番,最后还是拍板让李克农去,他觉得李克农就是最佳人选。

1951年,李克农带着乔冠华他们一伙人,出发去朝鲜了。他们是去参加朝鲜战争停火的商量会。这次,李克农是中国队的头儿,乔冠华呢,就成了李克农身边最重要的帮手,两人一起搞谈判。

朝鲜战争停战协商刚启动那会儿,咱们这边是由志愿军副司令邓华出面去谈判的。其实,他背后有个专门搞谈判的智囊小组,头儿是李克农,乔冠华在里面也是个得力帮手,帮着处理不少事儿。

邓华打仗是把好手,在朝鲜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但停战谈判这事儿,门道多得很,得专业人士来掌舵帮忙。所以说,李克农和乔冠华这俩人,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停战谈判那会儿,李克农一直藏着身份,他悄悄把控着整个谈判的大局。另一边,乔冠华就忙活着具体的事儿了,像什么分析形势的会、战前准备的会,都是他来主持的。

1952年那会儿,朝鲜战争正谈着呢,乔冠华可没少干实事。他脑子转得快,想法也独特,在谈判桌上,那真是帮了大忙。

但乔冠华也不是完美无缺的。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李克农、乔冠华这些谈判代表回到了国内。刚好碰上中秋节,周总理就办了个宴会,请组织里的大伙儿一起来热闹热闹。

【酒后失态,对李克农不敬:】

在派对上,乔冠华喝高了,结果说话没了分寸。他一不小心就说了些冲撞人的话,还在周总理面前把他们在朝鲜时候的工作计划和各自负责的事儿给说了出去。

乔冠华觉得李克农的工作分配和任务完成得不够好,他说自己干了不少活儿,李克农却没怎么出力。这话不光是对李克农不尊重,周总理听了心里也不痛快。

周总理一听乔冠华说了那番不合适的话,立马火了,直接就把他给训了。他说乔冠华根本不清楚自己几斤几两,什么话都敢往外说,太不尊重人了。周总理让乔冠华回去,好好想想自己错在哪儿,做个深刻的自我检查。

隔天,乔冠华酒劲儿过了,心里头明白自己犯浑了,后悔得不行。他觉得自己那天太不像话,非得当面跟李克农道个歉,于是就打算亲自上他家去,跟他说声对不起。

周总理瞧见乔冠华真心实意地认了错,再加上李克农也原谅了他,所以就没再对乔冠华的事儿多计较。

后来的好些年里,乔冠华靠着他那顶尖的外交本事和过人的天资,慢慢让大家看到了他的实力。他的职位步步高升,赢得了好多人的认可和夸奖,最后变成了外交界里的一个重要头头。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