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大授衔前,党组织让那些将领们分别各自写了自己想要,或者说是认为自己可以得到的军衔,陈奇涵自报写了中将,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他最终却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很多人不解,毛主席却是开玩笑地说:“40年前的那顿饭,我一直没忘,他请的嘛。”
难道陈奇涵被授予上将军衔,是因为那一顿饭?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黄埔老师
众所周知,无论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还是中央苏区都是在江西,所以,江西也是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而从江西,也走出了很多的开国将领,在这些人中,有很多朋友觉得肖华是最牛的,因为他39岁就获得了上将军衔。
实际上最牛的,应该是陈奇涵,因为肖华,那可不就是陈奇涵一手给带出来的嘛,除此之外,陈奇涵更牛的是,他曾经在黄埔军校当过教员,所以,有一些黄埔军校学生见了他,那可不还得喊一声老师嘛。
陈奇涵是江西兴国人,学历是中学,后来由于家贫,他不得不辍学,不过,为了帮助那些穷苦人家的孩子学知识,他与其他几个朋友创办了“忧道小学”
可随着时间的流逝,陈奇涵明白,在当时那个兵荒马乱的岁月里,仅靠自己一所小学是很难改变什么的,所以,他就弃文从武,参加了旧军队,1925年,机缘巧合下,陈奇涵来到了黄埔军校,在这里当上了教员。
要知道,当时的黄埔军校可是革命事业中最牛的军校了,每一个能够来上学的人,那可不就是“人中龙凤”嘛,而陈奇涵却能做这些“人中龙凤”的老师,也足以看出他的优秀了。
1926年,已经是共产党员的陈奇涵接到了党组织的任务,回家乡赣南搞农民运动,陈奇涵这才离开了黄埔,开启了自己革命生涯的新时期。
如今的江西兴国县,能够走出那么多的开国将领,肖华,温玉成等等,而且还成为革命的老区,可以说都和陈奇涵离不开关系。
请毛主席吃饭
在兴国,陈奇涵很牛,他亲历兴国各地方中共政权的建立,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陈奇涵也没有气馁,反而是仍尽心尽力的与敌人进行着斗争。
1928年底,陈奇涵作为主要领导,他与其他的同志们一起进行了“兴国暴动”,狠狠的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次年4月,毛主席率领红四军主力来到了兴国。
对于毛主席,陈奇涵早有耳闻,如今大活人就在自己的面前,他更加激动了。
这是毛主席第一次来到兴国,初来乍到,他就被兴国人民高涨的革命热情所感动了,为了更好的培养革命干部,毛主席亲自召开了“土地革命干部培训班”
当时肖华就是培训班里最小的学员。
为了将兴国的革命热情继续高涨,毛主席常常工作到很晚,而由于当时的大环境不好,毛主席来到兴国后,也没有好好吃顿饭,看着他日渐消瘦的身体,陈奇涵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决定好好的请毛主席吃顿饭。
当然了,当时县里也没啥钱,陈奇涵与其他同志商议后,就决定派人去河里捞一条大鱼,然后给毛主席做一道兴国的特色菜。
这天,在陈奇涵的邀请下,毛主席来到了一个客栈吃饭。
很快,一个粉蒸鱼就被端到了毛主席的面前,而除了蒸笼内的蒸鱼外,还有四个小碟子,里面分别有四个小菜,分别是拌鱼丝、清炒雪豆、腊肉炒春笋、梅菜扣肉。
江西菜也辣,毛主席是湖南人,本就喜欢吃辣椒,看着桌子上的粉蒸鱼,辣味扑鼻,他食欲大开,刚尝了一口,就觉得好吃极了。
众人一看毛主席吃的开心,大家也不自觉的松了一口气,这个时候,毛主席忽然问道:“这道菜叫什么名字啊?”
陈奇涵赶忙说:“这就是我们这的一道家常菜,没有名字,要不毛委员你给起一个吧。”
毛主席看着桌子上的蒸笼,还有四个小碟,就说:“你们看,这蒸笼就像是一轮圆月,四个盘子就像是四颗星星,我看这道菜,就叫“四星望月”吧,你们说好不好?”
还未等众人答话,毛主席继续说道:“如今老百姓盼望着共产党带领他们打土豪,分土地,就像盼星星盼月亮啊。”
这个时候,在场的众人直观的感受到了毛主席的博学,他们一致同意,这道菜以后就叫做“四星望月”,也是因为这顿饭,毛主席彻底的记住了陈奇涵的名字。
中央委员少不了他
后来,由于陈奇涵表现的优秀,他还担任过红四军,乃至红一军团的参谋长,对于革命事业,陈奇涵向来是丝毫不保留,红四军每次到兴国,他总是组织人,送钱送物。
这让毛主席感慨地同时,也高兴的将陈奇涵视为了“赣南农民运动的一面旗帜”
此后多年的军事生涯中,陈奇涵为人低调,但多次为革命立下功劳,到新中国成立,他又担任了我国首任军事法院院长。
1955年授衔,陈奇涵自报为中将,可按他的资历和贡献,上将才符合他的身份,所以,陈奇涵最终被授予了上将军衔,之后,陈奇涵又担任了最高人民法院的副院长。
1969年九大时,毛主席代表名单上没有陈奇涵,他就提笔写了一句话:陈奇涵同志拟宜考虑。
后来在选举中央委员时,毛主席又表示,无论如何,都不能少了陈奇涵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