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一边围加沙一边啃西岸,巴勒斯坦这次真要扛不住了?
8月8号那天,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办公室放了个消息:安全内阁批了个计划,要接管加沙北部的加沙城。这事儿一出来,明眼人都看出来了——以色列对加沙打了快22个月,这是又要加码了。
算下来,本轮巴以冲突快满2年了。国际上劝停的声音没断过,可以色列像是没听见,非要把军事行动往上推。与此同时,约旦河西岸那边,以色列又是搞吞并决议,又是扩定居点,两边一起使劲儿。巴勒斯坦被夹在中间,让人忍不住捏把汗:这是要走到"亡国"那一步了?
加沙城这步棋,藏着让巴勒斯坦人搬家的心思
《以色列时报》说了,这次以军盯上的是加沙城和周边的中部难民营。这片地方有意思,只占加沙地带25%的土地,却住着210万居民里的绝大多数。你想想,这么多人挤在一小块地方,现在突然要动它,民生肯定得乱成一锅粥。
内塔尼亚胡之前放风说可能要接管整个加沙,这次没那么干,但动作也够狠——让巴勒斯坦人10月7号前必须撤出加沙城。这日子可不是随便定的,正好是哈马斯袭击以色列两周年,明摆着带点挑衅的意思。
以色列N12电视台扒了下这个计划:先让加沙城居民撤,然后以军进去占了城,顺带清剿中部难民营里哈马斯的人。军方还备了个后手:先把加沙城和难民营围起来,再搞"大规模火力打击",给地面部队开路。
说白了,以军想的是既能打掉哈马斯的实力,又不想钻进加沙城的巷战里吃亏。可打仗这事儿哪有那么多如意算盘?真打起来,巷战怕是躲不过去。
以色列公共广播公司从匿名消息源那听到个更关键的:这次行动真正的心思,是逼加沙老百姓往南边挪。这其实是内塔尼亚胡政府念叨了很久的"自愿迁徙"计划——说白了,就是想让更多巴勒斯坦人离开加沙,去别的国家过日子。
而且啊,占个加沙城估计满足不了以色列。内塔尼亚胡办公室特意说,这计划是为了"击败哈马斯",言外之意,后面说不定还有更大的动作。
内塔尼亚胡之前跟媒体说过,以色列准备军事控制整个加沙,但又说不想永久占着或管着,就是想划个安全边界。还说"想把加沙交给能管好、不威胁我们、让加沙人过好日子的阿拉伯势力,哈马斯肯定不行"。可到底交给谁,怎么交,他没说清楚。
有意思的是,以色列政府内部对这事儿也吵起来了。国防军总参谋长扎米尔就明确反对全面接管加沙,说这会害死以色列的人质,而且以军早就累坏了,武器也该修了。更别说巴勒斯坦老百姓那边,人道和卫生问题都快扛不住了。他还说,真要全面占加沙,得花一到两年,头五个月少不了恶战。
其实以色列占加沙这事儿不是头一回了。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他们就全面控制了加沙,还建了21个犹太定居点,占了当地20%的地。这种"占别人窝"的做法,直接把族群矛盾挑得更厉害,引发了两次巴勒斯坦大起义,以色列自己也赔了不少人命和钱。
第二次起义的时候,加沙成了战场。以色列空军2002年炸了加沙唯一的机场,毁了不少基础设施,可还是拦不住巴勒斯坦从外面搞武器。结果呢?加沙反倒成了袭击以色列的基地。
2005年,以色列因为安全和经济扛不住,自己从加沙撤了,把管理权给了法塔赫主导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可口岸、禁渔区和天空还攥在手里。这招"甩包袱"没管用多久:2006年巴勒斯坦议会选举,主张武力复国的哈马斯赢了,把温和的法塔赫赶下台,还不认之前跟以色列签的协议,最后巴勒斯坦自己打起来了。
2007年哈马斯独占加沙后,又开始偷偷运武器,频繁打以色列,终于在2023年把新一轮巴以冲突点燃了。历史绕了一圈,好像又回到了老路上。
约旦河西岸被切得像块破奶酪,以色列还想全吞了
巴勒斯坦另一块地——约旦河西岸,现在的样子简直没法看,说它像块满是窟窿的"瑞士奶酪"都不为过。
1993年,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签了《奥斯陆协议》,把约旦河西岸分成A、B、C三个区:A区是巴勒斯坦控制,B区是巴以共管,C区是以色列控制。
具体到数字更扎心:A区只占18%,巴勒斯坦能管军事和民事,可天空还归以色列;B区占22%,以色列管军事,巴勒斯坦只能管民事;C区最狠,占60%,军事民事全归以色列。
更要命的是,巴勒斯坦完全控制的A区都不是连在一起的,被以色列的C区或B区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飞地。巴勒斯坦人想从这个A区去那个A区,必须经过以色列控制的地方,等于出门就得看人脸色。
这种乱七八糟的分割,让巴勒斯坦根本没法好好管自己的地。以色列呢?借着掌控交通和物流,明晃晃地把西岸攥得更紧了。
巴勒斯坦当然不乐意。1995年9月,双方又签了《奥斯陆第二协议》,说得挺好,要一步步实现巴勒斯坦自决,以色列从1967年占的巴勒斯坦土地上撤军,把权力交给巴勒斯坦政府。
可说好的五年内搞定最终条款,到现在也没影。当初说的临时分区管理,反倒成了永久规矩。
《奥斯陆协议》本来是想搞"土地换和平":在加沙和西岸建个巴勒斯坦国,巴勒斯坦就不再袭击以色列。可30多年过去了,稳定的巴勒斯坦国影子都没见着,以色列反倒占了更多地。所以不少巴勒斯坦人骂这协议是"卖国条约",跟《凡尔赛条约》似的坑人。
这些年,以色列在西岸建定居点就没停过,一点点啃巴勒斯坦的地,巴勒斯坦人觉得这就是在断自己建国的路。
到2023年1月,约旦河西岸有144个犹太定居点,其中12个在东耶路撒冷;还有至少196个非法定居点,虽然没经以色列政府批准,可这些年正慢慢被合法化。算下来,超过45万犹太定居者住在西岸,东耶路撒冷还有22万。
建定居点还不够,以色列近年还想把整个约旦河西岸吞了,一口吃成个胖子。
今年7月23号,以色列议会通过个决议,说约旦河西岸是"以色列土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犹太人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家园",还说"以色列对这些地有天然的、历史的、法律的权利"。
决议里还喊着,要把以色列的主权、法律啥的,都用到西岸所有犹太人定居点。嘴上说"吞并西岸能让以色列更安全,没人能质疑犹太人在家园和平生活的权利",说白了就是想把别人的地说成自己的。
吞并西岸或者里面的定居点,是以色列右翼念叨了很久的事儿。这次通过的决议虽然没法律效力,可明摆着告诉世界:这届以色列政府根本不想搞"两国方案",在他们眼里,巴勒斯坦的地就是块能随便分的蛋糕。
巴勒斯坦真要"亡国"了?和平还能等来吗?
要是以色列真不管《奥斯陆协议》,把约旦河西岸全吞了,那巴勒斯坦建国的事儿就等于从头再来,之前的努力全白费了。
这事儿一旦成了,约旦河西岸的局势肯定彻底炸锅。本来法塔赫已经选了跟以色列和平相处,这下怕是没退路了,搞不好巴勒斯坦安全部队、老百姓会跟以色列国防军、犹太定居者打起来,那场面想都不敢想。
而且以色列吞并西岸,阿拉伯国家肯定不答应。就算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总部在拉姆安拉)打不过以色列,说不定有阿拉伯国家撑腰,搞个流亡政府接着干。
再看加沙,哈马斯放话了:谁来管加沙都算"占领军";约旦也说,只认巴勒斯坦人同意的方案,加沙的安全得由"正经的巴勒斯坦机构"负责。
国际上的态度也挺有意思。中俄一直支持巴勒斯坦建国,英法这些西方国家最近也说不赞成以色列扩大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反对吞并加沙。德国8月8号还说,暂停批准向以色列出口可能用到加沙战事的武器。这么看,国际社会给以色列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除了断武器,搞不好还会有制裁。
内塔尼亚胡想"占加沙换安全",加上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一点点啃地,正把巴以冲突往更危险的地方推。
一边是加沙的炮声,一边是西岸定居点不停扩张,巴勒斯坦的地被抢,人无家可归。这个为建国拼了几十年的民族,难道真要走到"亡国"那一步?
这事儿可能得看国际社会能不能拦住以色列的领土野心,更得看巴以双方还记不记得"土地换和平"最初的想法。可就现在这情况,和平的影子在哪儿都瞅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