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安主帅塞蒂恩暗酸河南队,《大河报》正面回怼:专治各种不服
北京国安输球了,但主教练塞蒂恩的嘴,似乎比球场上的脚还要快一步。
河南队主场2:0拿下比赛,赢得干净利落。可赛后发布会上,塞蒂恩却来了句:“河南如果每场都踢成这样,那他们是争冠队。”这话听着像夸,其实酸得不行。河南队打得好,他不服;北京输了,他也不认。这种“嘴硬式战术总结”,引爆了舆论。
《大河报》没客气,直接甩出一个标题:“专治各种不服!”把这场胜利盖了章,也顺手敲打了一下塞蒂恩的态度问题。比赛归比赛,场外嘴皮子功夫也得讲点分寸。输球情绪可以理解,但公然奚落对手,实在不体面。
这场比赛,河南队靠的不是运气,而是明确的战术执行力。阿奇姆彭左路频繁突破,制造机会;纳萨里奥中路抢点牵制;钟义浩后点补位,反应迅捷。三人联动,拆得北京防线七零八落。更要命的是,北京国安几乎没能拿出任何有效应对手段,两个边路被压制得死死的,后场空档成了隐患。
下半场,柏杨的犯规像是压垮信心的最后一根稻草。有评论说,那是一次精神上的崩塌,也可以看作是塞蒂恩足球哲学的“溃败时刻”。
情绪上头归情绪,战术层面的失误却不容忽视。这场败仗,和上一轮对山东队的失利几乎如出一辙。两支球队都靠身体对抗和高强度跑动压迫国安,而国安则显得“轻飘飘”的,压不住场也顶不住冲。球员不敢对抗、不愿抢断、不积极跑动,就算局部有优势,也变成了“围而不抢”。
这不是单场状态问题,而是系统性的训练与比赛风格问题。如果主教练塞蒂恩不能从失败里找出根源,继续把责任推给对手的“发挥超常”,那他手里的这支球队恐怕很快就会脱离争冠轨道。
很多北京国安球迷已经不耐烦了。上一轮输给山东后,就有不少声音希望塞蒂恩下课。虽然输球不能全怪教练,但在球队最需要方向感的时候,掌舵人如果连基本判断都出错,那确实让人心寒。看不清自己的问题,还试图通过“损人”来转移注意力,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赛后,知名体育博主付政浩也出手了。他直接指出:“塞蒂恩的发言酸得离谱!河南打得好你不服,自己掉链子你也不承认。”这不是情绪发泄,而是对职业操守的质疑。作为河南人,他的发言既有立场,也不失理性。他说:“路不平有人踩,理不平有人摆。”这话放在这里,刚好合适。
北京国安的问题,其实已经不是一场球那么简单。如果连失败都不能正视,那胜利也不会轻易到来。球队不缺球星、不缺资源,缺的是一种能把责任扛起来的气质。踢不好可以练,战术不对可以改,但如果主教练的态度出问题,那可能比战术漏洞还致命。
这时候,《大河报》跳出来喊话,不只是为河南队争口气,更是为中国职业足球的尊严提个醒:比赛输了可以接受,嘴上输不起,那就不是体育精神了。
塞蒂恩的那句“河南像争冠队”,原本也许只是一句场面话,但语气和语境都让人觉得别有深意。这种“明褒实贬”式表达,对球员、对俱乐部、对球迷,都是一种伤害。河南队赢得的是尊重,不该被用来衬托别人的失败。
更现实的是,北京国安如果不能尽快走出“轻敌+嘴硬”的怪圈,接下来的赛程只会更难。球场上,谁不想赢?但能不能输得起,才是看出一支球队格局的关键。
如果说这场比赛给河南队带来了士气上的提升,那对北京国安来说,就是一次必须面对的警钟。再不调整,争冠梦想恐怕连数学意义上的可能性都要保不住了。
2:0,比分写在了球场上,态度却刻在了球迷心里。谁赢了,谁输了,不只是看比分,更看赛后谁还能站着说话。河南队这次,赢得干净利落;北京国安,则需尽快醒一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