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已进入加沙,特朗普要组建国际部队,这步棋能稳住局面吗?

发布日期:2025-10-25 点击次数:126

加沙的硝烟尚未散尽,美军的影子已悄然浮现。 二十名美国士兵以“协助监督停火”的名义踏上这片土地,而特朗普政府正紧急推动组建一支国际稳定部队。 这支队伍计划由中东多国派兵,美国则退居幕后主导。 但停火协议刚生效便岌岌可危:以色列因遗体移交问题威胁重启战火,哈马斯坚称需时间挖掘更多遗体。 联合国疾呼开放援助通道,而枪声仍在边境响起。 国际部队的部署,究竟是灭火还是浇油?

特朗普的“20点计划”与部队部署的博弈

2025年9月29日,白宫公布了一份名为“全面解决加沙冲突计划”的文件,核心条款要求哈马斯在72小时内释放全部人质,换取以色列释放250名巴勒斯坦重刑犯及1700名被拘留的加沙人。 计划明确排除哈马斯参与未来治理,转而提议组建由技术官僚构成的临时政府,并由美国主导的“和平理事会”监督。 最关键的军事安排,是部署一支临时国际稳定部队,负责培训巴勒斯坦警察、保障边境安全。

然而,这一设计从起点就布满裂痕。 哈马斯、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杰哈德)等派别在10月10日发表联合声明,坚决反对“外国监管机构”接管加沙。 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布拉德·库珀次日紧急辟谣,在社交媒体用粗体强调“加沙将不会有美国部队”,只承认设立由中央司令部主导的“协调中心”。 但矛盾的是,同一时期消息人士透露,约200名美军士兵已抵达以色列,负责监督停火执行。

国际部队的构成折射出美国的战略算计。 美国试图拉拢埃及、卡塔尔、土耳其、阿联酋等国共同派兵,形成以阿拉伯国家为主体的多国力量。 这种安排既能让美国规避直接军事卷入的风险,又可通过盟友的参与赋予行动区域性合法外衣。但参与国各怀心思:埃及担忧加沙问题外溢至西奈半岛,卡塔尔和土耳其与哈马斯存在历史纽带,阿联酋则倾向出资而非派兵。 更根本的冲突在于,阿拉伯国家普遍要求以“两国方案”为前提支持维和,而特朗普的计划仅模糊提及“巴勒斯坦建国是正当愿望”,未将其作为核心框架。

停火脆弱性与人道危机

停火协议从纸面落到现实的每一步都充满荆棘。 10月9日,特朗普高调宣布以哈达成第一阶段协议,哈马斯释放人质,以色列撤军并释放囚犯。 四天后,埃及沙姆沙伊赫峰会上,各国元首签署停火全面文件。 但仅隔两天,以色列便因哈马斯未能全额移交被扣押人员遗体威胁重启军事行动。 哈马斯回应称,部分遗体需时间挖掘,现状并非故意拖延。

与此同时,加沙的人道主义灾难已逼近临界点。 联合国2025年7月报告显示,加沙93%的家庭无水可用,近三分之一居民连续数日未进食,210万人被困在公共服务崩溃的狭小区域。 商业卫星照片捕捉到上万民众在“莫拉格走廊”争夺救援物资的画面,人群如“黑蚁般蠕动”。 截至8月,至少147人因营养不良死亡,其中88名是儿童。 尽管国际社会组织空投和车队援助,但以色列军方仍被指控阻挠物资进入,甚至在凯雷姆沙洛姆口岸等地开枪射杀领取面粉的平民。

国际部队的职责边界在此背景下显得尤为模糊。是仅保护援助通道? 还是需参与解除哈马斯武装? 特朗普计划中要求“愿意解除武装的哈马斯成员获得赦免”,但哈马斯高级官员公开表态拒绝放下武器。 若部队强制执行去武装化,势必触发武装冲突;若放任不管,则违背计划初衷。 宁夏大学学者牛新春指出,在哈马斯未解除武装前,任何外部部队进入都可能直接交火。

权力真空与地区博弈

特朗普政府推动国际部队的急迫性,源于加沙战后治理的真空状态。 计划既排除哈马斯,又反对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直接接管,试图以“技术官僚政府”过渡。 但这一设计被加沙媒体办公室批评为“新型监护制度”,本质是将以色列占领合法化。 更深刻的矛盾在于,计划未包含明确的“两国方案”路径,而沙特、约旦等八国在联合声明中明确强调,加沙与约旦河西岸整合为巴勒斯坦国是和平基石。

美国试图通过部队部署巩固地区影响力。 10月13日的沙姆沙伊赫峰会上,特朗普将埃及、卡塔尔等斡旋方纳入自身框架,同时压制俄罗斯等势力的介入空间。 但盟友的配合度存疑:埃及始终警惕难民潮涌入西奈半岛,土耳其则借机扩大地缘话语权。 另一方面,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在10月12日宣称已准备摧毁哈马斯全部隧道,落实“加沙非军事化”。 这种单边行动与国际部队的协同性存疑,反而可能激化矛盾。

历史维和行动的阴影也笼罩着此次部署。 网友质疑某些地区的国际部队“仅具象征意义”,因授权模糊、各方不配合而失效。加沙的复杂性更甚:部队若不能获得当地民众认可,极易被视作殖民工具。 一名加沙居民描述现状:“没有救护车,没有食物,我们几乎是苟延残喘”。 当生存成为首要需求,外部军事存在反而可能被看作资源争夺者。

美军士兵的脚步已落在加沙的土地上,多国部队的组建在谈判桌上推进。 但枪声未止,饥饿仍在蔓延。 特朗普的“20点计划”勾勒出秩序重建的蓝图,却绕不过哈马斯的武装、以色列的戒心、巴勒斯坦人的国族渴望。 当国际部队举起维和的旗帜,他们真正要面对的不是战场上的敌人,而是深埋于废墟下的信任崩塌。 联合国官员穆汉纳曾说:“加沙不是天灾,而是人造的地狱。 ”这场部署,究竟是为地狱打开一扇窗,还是又一道锁?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