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市值赌局资本的短视与梦想的较量
大家最近聊特斯拉,其实绕不开一个话题,就是马斯克和董事会那场“市值赌局”,竟然真过了。
直接说吧,我觉得这事有点意思,也有点让人无奈。很多人只看马斯克是不是能拿到一万亿美元股份,也有人好奇市值能不能真到八万五千亿,这背后暴露出的,是资本的真实态度,还有现代企业治理的底色。就是梦想和短视,谁说了算。
不管你是不是特斯拉的股东,大概率你的钱都沾到了边。为什么?像大多数基金,或多或少都有点特斯拉股票,主流指数也被它影响,不管是基金经理还是你自己,都在和特斯拉绑在一起。站在资本视角看这场赌局,那故事就完全不一样了。
先聊聊资本的逻辑,挺简单的。只要特斯拉股价能涨,股东们就能赚钱。哪怕你不关心电动化,不在乎AI,不在乎无人出租车,看重的也不过是账面上的利润。就像很多炒股的人,甚至不记得企业名字,只要涨就行。葛兰这样的大基金经理也是如此,亏了就要挨骂,涨了才有底气。资本,终究是为了赚钱而下注。
马斯克之所以敢提出市值目标,理由其实也不复杂。虽然他的承诺有时并不靠谱,比如火星计划一次次跳票,FSD说开源后来也没兑现,但是他做成的事情也挺多。火箭回收真的实现了。星链业务也硬是做到了全球数百万用户。过去的吹牛,有些结果还真落了地。
但关键是,马斯克靠梦想拉起了特斯拉的市值,他是不是能做到这件事,其实大部分股东不在意。资本看得只有两点,一个是市值上升,另一个是马斯克在不在。只要市值能涨,那赌一把又如何?反正不合适可以随时卖股票,发财总比失望来得刺激。
类似的案例很多。苹果当年刚发布第一代iPhone时,没人真的知道智能手机会改写生活,资本闻着新风口,立刻都冲了进去。结果一波赚了十年。又Netflix转型做流媒体时,全美观影习惯都变了,股价一路飞涨。资本都是这样,只管抓住故事,不关心故事背后有多少坑。
再看特斯拉这次的赌局,本质就是拿未来做抵押,套现现在的钱。马斯克需要搞AI,需要造机器人的钱,那钱从哪来?当然是借助高市值去抵押贷款,又或者是募集新资金。换句话说,只要市值足够高,资源就能滚滚而来。没有源源不断的钱,梦想很难落地。市值不仅仅是财富,更是马斯克的续命药。
这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市值如果只是炒出来的泡沫,会不会最后谁都接不住?这不是特斯拉一家面临的尴尬。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时,多少公司看起来光鲜亮丽,许多资本忙着炒作,可到头来一地鸡毛。现代金融已经高度“金融化”,企业市值随时都可能被噱头绑架。比如美国现在,不仅特朗普带头炒股,市场上散户机构全都跟着起哄,美国证监会根本管不过来,大家只在乎“炒到一波就跑”。
除了资本短视,这种巨头企业的市值竞赛,也暴露出另一个问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曾经说过,金融市场就是受情绪和故事的驱动。特斯拉的市值,如今已经不是单靠销量或者利润,而是靠马斯克不断讲故事,比如无人驾驶、AI新突破、火星移民,大家都愿意赌一把未来。
这个套路,其实全球公司都在玩。OpenAI和微软合作,市值也是因为大家猜测“AI会变成新石油”。再SpaceX估值频创新高,核心也是“太空经济”的繁荣故事。甚至亚马逊当年也是靠“电商战神+云服务改写世界”的故事一路推高市值。
那么问题就来了。马斯克对赌八万亿美元,是不是真的为了公司长期发展?其实不一定。对他来说,只要市值能撑住,手里的项目就有弹药,可以继续扩张。但对股东来说,市值只是一串数字,大部分人不关心长期愿景,也不要求企业责任,短期能赚钱,就已经心满意足。
这场赌局,其实是梦想家和资本短视者的合作。你要市值,我要利润,大家各取所需。美国证监会不管,也不太敢管,因为太多人已经卷进来了。这个模式,说实话还挺像宗教。只要信仰能自洽,旁的东西都可以暂时放一边。钱才是真正的“神”。
这样的玩法会不会有隐忧?其实很明显。企业如果只顾着炒市值,而不关注产品和生态,万一泡沫破了,伤的还是广大投资者和社会信任。前几年特斯拉股价暴涨暴跌,多少散户被洗出去。又美国金融产业越来越虚化,制造业和创新却在边缘化,久而久之就失去了真实的竞争力。
马斯克赌局只是冰山一角。资本短视与投机盛行,企业家用梦想包装市值,到底谁掌控未来,其实还说不准。或许,下一个风口还在路上,可谁负责最后的暴雷?到底,大家会不会在下一次泡沫前,认真思考“金融化帝国”的代价?这才是我们真正要追问的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