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故事:长沙保卫战中袍哥兄弟潜入敌营烧粮仓

发布日期:2025-07-26 点击次数:198

#弘扬抗战精神#

1939年秋,长沙城外的稻田里飘着焦糊味。日军第三师团在捞刀河畔扎营,白底红日的旗帜插满了山头。城东老茶馆里,三个穿短褂的汉子围坐一桌,茶碗里的君山银针早已凉透。

"大哥,鬼子的粮仓就在马王堆。"最年轻的李二狗压低声音,手指蘸着茶水在桌上画圈,"我扮挑粪的混进去看过,囤的粮食够他们吃三个月。"坐在上首的赵铁山猛地攥碎茶碗,瓷片扎进掌心渗出血珠。三个月前,他亲眼看见日军用刺刀挑着婴儿在火堆上烤。

月黑风高的子夜,三人背着浸透桐油的棉被摸到日军岗哨附近。突然探照灯扫来,走在最后的王老三踩中枯枝,"咔嚓"声惊动了哨兵。眼看刺刀就要捅进王老三后背,赵铁山甩出腰间飞爪,铁钩精准勾住鬼子咽喉。暗处传来李二狗学猫头鹰的咕咕声——这是他们约好的得手信号。

粮仓是临时征用的祠堂,飞檐下挂着三盏气死风灯。赵铁山摸到西墙根,突然听见木板"吱呀"作响。原来日军在粮垛下埋了踏板机关,此刻十几个鬼子正提着裤子从偏房冲出来——他们竟把茅厕设在粮仓旁。王老三急中生智,掏出怀里的浏阳鞭炮扔向马厩。受惊的东洋马嘶鸣着挣脱缰绳,把追兵冲得七零八落。

火苗窜上房梁时,李二狗却被流弹打穿了膝盖。这个曾经在湘江里能闭气三分钟的"浪里白条",此刻拖着残腿往火场里爬。"大哥快走!"他吼叫着抱住鬼子军官的腰,两人滚进熊熊火海。赵铁山记得,二狗订婚的银镯子还在他贴胸口袋里,说好打完仗就回去娶邻村卖豆腐的姑娘。

天亮时分,湘江水面漂着焦黑的稻谷。活下来的两兄弟蹲在岳麓山腰,望着二十里外冲天的黑烟。王老三突然发现大哥左耳少了半截——那是被火焰舔过的印记。赵铁山却笑了,从怀里摸出个烧变形的铜烟锅:"值了,这是从鬼子大佐身上顺来的。"

后来长沙城流传着段子,说火烧粮仓那晚,有人看见火凤凰在夜空盘旋。只有守更的老汉知道真相,他亲眼目睹三个血人从火光中走出,最年轻的那个边走边唱花鼓戏,调子比七月的知了还亮。

这场大火烧掉了日军进攻的锐气,也烧红了湘江两岸的杜鹃。当第九战区司令部嘉奖令送到时,赵铁山正用那截铜烟锅给新收的徒弟们演示飞爪绝技。屋檐下的蛛网上,还挂着去年没烧尽的半片稻壳,风一吹,就像二狗总爱别在衣领的野菊花瓣。赵铁山望着徒弟们稚嫩的脸庞,忽然想起二狗常说的一句话:"袍哥人家,义字当头。"他猛吸一口烟,铜烟锅里的火星在暮色中明明灭灭。远处传来部队集结的号声,新的战斗又要开始了。他掐灭烟头,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大步走向集合点。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