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第四轮谈判敲定了?美国财长换说法,特朗普一句暗示露底牌

发布日期:2025-09-02 点击次数:81

1月拜完总统,2月敲钟开市,3月发推特,4月关税就跟火箭一样蹿到145%,5月拉去日内瓦休战,6月伦敦商量磁铁,7月斯德哥尔摩又谈延期。八月底刷手机一看,好嘛,第四轮还没排定时间,但记者把贝森特的话剪成短视频,“十月底或十一月初”,吃瓜群众已经把日历翻到页脚。

关税不是一对一闹着玩。四月那波145%,美国先把集装箱拦在港外保全面子,中国反手125%回敬,两边股市绿油油,一礼拜烧掉美国十二个百分点的市值。朋友圈里做外贸的说出货价比去年贵一倍,客户需求像被橡皮擦掉,老板蹲在仓库里数箱子。那是股灾吗?那是全球搬箱子的焦虑瞬间打满屏。

真正的刹车片在日内瓦。5月12日那天外长们没谈别的,只干一件事:首席代表把笔一横,划出休战线——关税给我蹲回30%和10%,然后贴片“暂定九十日”。谈判桌上没高谈阔论,能谈拢就顺着这条线活下去。签订前夜,代表团连夜给自家老板打电话:“能接受吗?”手机那头回一句“哄住市场再说。”九十天的冷静期挽回了盘面,也留足了下一次摔碗的空间。

第二轮地点改在伦敦,酒店门口的出租车比稀土货运卡车还多。这次大家就吵一件事:磁铁在哪、多少钱、多久能拿到手。中国握了六成矿、九成炼,美国人要做电机、导弹、特斯拉都得低头。谈判桌上有人拍桌子:“给我磁铁!”中国代表慢悠悠扶好眼镜:“批条子可以,批多久另算。”美国那边心里盘账,稀土再贵也不能让F35停线,结果框架一拍即合:中国出口手续提速,美国松技术出口。6月26日签字那一刻,英国的雨一点没停,芯片公司和电机厂的股价一起往天花板蹦。

到了斯德哥尔摩的7月会场,外面天黑得慢,谈判官表情黑得快。美方想延休战,中方说延可以,但要把窗子开大。一顿拉锯后没现场签,贝森特出电梯就对镜头丢话:“总统还没点头,别高兴太早。”媒体抓到这句,分分钟写成标题:“没签字=危机升级?”结果两边只是摆了个Pose,一边想加戏,另一边把人稳住。休战卡8月12日到期大家懒得再刷屏,因为港口依旧一车一车卸货,日子还得照常码到年关。

八月下旬贝森特上电视,对主持人的咄咄逼人直接来一句:“现行关税运行得还行,不急改。”这话落地,评论区瞬间分裂,“鸽派实锤”和“烟雾弹”打成一团。同一天,小川建国在集会上喊话:“没有磁铁就加200%关税!”观众席爆出掌声音效式的欢呼,外贸群截图刷屏:“老板,客户又吓跑一个。”这两段话放在一起很微妙,一边是幕僚劝和,一边是总统挥别,像是两个人在同一张海报里唱双簧。

把稀土拿出来当枪支比划是最无力的一次秀肌肉。全球精炼能力都在中国生产线里排排坐,隔壁澳大利亚挖矿比我们早,可炉子没咱们多、技术没咱们熟。美国怕断供却推不动时间表,只能先靠库存撑到2027年,一旦真加200%税,买单的是密西根的机器人流水线、是佛罗里达的无人潜艇项目。就像断自己食堂的粮道,嘴硬最疼的还是肚子。

贝森特忽然管中国叫“主要贸易伙伴”,词儿听着像在微信群把备注从“某某仇人”改成“某某兄弟”,明白人都懂这俩字后面跟着满满的“。”。川普班子内部向来鹰鸽混编,财长出来唱红脸,商务部长唱白脸,轮流上场安抚焦躁的华尔街。股市那头比谁都现实,一句话涨跌上下亿,听见“缓和”就先拉一把再说。

交易员在夜班盯盘,跟我们熬夜冲浪差不多,K线上蹿下跳的时候就放大招:根据彭博线索挂好第四轮时间表。看似故意放风10月底、11月初,其实是把节点插在财报季和大选热场之间的空档——两边领导都要面子,又不能赤膊干架,必须挑个最不疼的日期。留悬念吊胃口,直播带货那一套早被政商圈抄走了。

到底还打不打?打也打不出供应链分离,不打又怕被选民骂投降。中国关税反制挡过第一波,现在国内生产商换路径、换结算、换客户,生意慢慢回暧;美国零售端趁机涨价,一看销量还行,就继续哼歌。两边原来绑得太紧,谁也拆不开,这也是谈判桌上写着一行小字的默契:嘴上骂得凶,手上别开闸。

眼看墨迹快到最后一格,第四轮如果真摆上桌,会谈的三大件估计还是老样子:稀土、技术转让、市场准入。第三点最难搞,美国要中国多买,中国说你同意把清单放宽;两边像在菜市场砍价,一个说十块,一个喊两毛八。谈成谈不成都会被剪成十五秒的视频传上天,标题一换就十万加。

消息在口水里滚了几圈,有人说十月底之前肯定开,有人说明年再说。无论怎么猜,箱子已经排进港口,船期排到十月旺季,司机说“货得走”。政府、企业、股市都在同一条传送带上,听得到机器轰鸣,也听得到各自盘算。未来咋走?没人给的答案,但货轮今晚照样离港,明早又稳稳靠岸。谁说关税就是最狠的武器,也许集装箱才是真正的炮弹,啪啪打在沙滩上,还不敢炸。

所以第四次到底约不约?机器、箱子、海、风都在等一句,你猜谁先眨眼。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