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时间,33亿美元打水漂,印度国产航发“卡佛里”项目正式宣告失败。 这个曾被寄予厚望的“印度心”,连自家轻型战机都带不动,更别提隐身战斗机了。可就在大家以为印度终于认命的时候,它突然掏出了70亿美元,拉着法国赛峰集团,高调宣布要搞120千牛推力的五代机发动机!
印度网友乐疯了,因为法国人这次拍胸脯保证:100%技术转让! 单晶叶片、激光钻孔、热端部件设计——这些卡了印度四十年的核心技术,法国承诺全部教会。 印度媒体欢呼“彻底摆脱美俄卡脖子”,仿佛明天就能造出世界顶级航发。
但现实很快泼了盆冷水。 法国赛峰自家的明星产品M88发动机,推力才85千牛,装在“阵风”战机上勉强够用。 而印度要的120千牛发动机,连法国六代机都没用上。赛峰哪来的黑科技? 原来,这不过是把M88发动机拆开重组,套了个“印法合作”的壳子。 印度负责组装测试,法国捏着核心设计权。 有工程师吐槽:“这就像法国人画好图纸,印上印度国旗而已。 ”
印度这么急,是因为被美国坑惨了。 通用电气卖给印度的F404发动机,价格突然暴涨50%,从371万美元跳到1000万美元一台。 更绝的是,答应好的99台发动机拖了18个月,最后只到货两台。 83架“光辉”战机没“心脏”可用,生产线濒临停工。 印度空军司令气得跳脚,却只能咬牙签下捆绑销售协议。
回头看看印度航发史,简直是一部“仰卧起坐”连续剧。 1986年立项的卡佛里发动机,目标是80千牛推力。 结果涡轮叶片造不出,跑去法国买现成的;高空测试被俄罗斯人嘲讽“从没见过这么烂的发动机”;和法国合作十年,推力死活卡在85千牛,离目标差一大截。 折腾四十年,最后只能降级给无人机用,而配套的“杀手”无人机至今还是个航模。
这次法国人嘴上大方,合同里却藏着刀子。 70亿美元研发费,印度得在首飞前付80%预付款。 而印度五代机AMCA的前两个中队,还得继续用美国F414发动机。 所谓的“国产发动机”,最早也得等到2035年才装机。网友调侃:“法国这是先收钱再画饼,印度掏钱买了个‘未来自主’的梦。 ”
印度工业底子薄得让人心酸。 连最基本的发动机叶片精密铸造都得靠英国代工,本土工厂只能干粗加工。 HAL(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修过的战机,坠毁率高达80%。 飞行员宁愿开老掉牙的米格-21,也不敢碰国产“光辉”战机——毕竟它连试飞次数都不到实战标准的五分之一,雷达三天两头罢工,人送外号“机库皇后”。
为了换技术,印度把家底都豁出去了。 向美国开放军工市场,暂停国产AMCA项目,甚至考虑引进F-35生产线。 法国则趁机加码,要求印度增购100架“阵风”战斗机。 军火商们心里门清:印度市场人傻钱多,70亿买不来技术突破,但足够让各方赚得盆满钵满。
同一时期,中国航发却是另一番景象。 从仿制英国“斯贝”发动机起步,啃透俄制AL-31技术,再到涡扇-15量产装机——推力18.5吨,推重比超10,歼-20凭它实现1.8马赫超巡。 印度网友酸溜溜刷屏“中国行我也行”,可自家40年连片合格叶片都搓不出来。
印度国防部规划得很美:小型发动机自己搞,大推力靠国际合作。 但法国图纸捂得严实,美国扣着热障涂层技术不给,俄罗斯忙着打仗没空帮忙。 AMCA战机计划2035年量产,可发动机连影子都没有。 飞行员一针见血:“战斗机是围着发动机设计的,中途换‘心’? 等着重新设计机身吧! ”
70亿美元砸下去,印度能买到的或许只是一堂课:航发自主没有捷径,靠“市场换技术”永远造不出真正的“印度心”。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