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欠此人3块大洋,24年后应邀见面,握手时主席说:你不是他

发布日期:2025-09-18 点击次数:161

大人物也有平凡的时候,就连毛主席也不例外,他也曾遇到过手头紧、需要借钱的情况。那时候,钱没能及时还上,但毛主席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事儿,记得要还清这份人情债。

时间不会定格在过去,毛主席身上担子很重,他打算开创一个全新的时代,给大伙儿带来好处。在那个乌漆嘛黑的日子里,他得完成自己的任务。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四处征战,马不停蹄,根本没有停歇的机会。

革命成功后,毛主席的地位变了,但他没因地位提升就忘了之前欠的钱。

24年后国庆大典上,他跟旁边的工作人员讲:1929年,在某个地方,有个人既救了我的命,我还欠人家钱呢。你们想办法找到他,邀请他到北京来,我得亲自把钱还给他,当面跟他说声谢谢。

【.】

1953年8月,毛主席说了那么一番话。那一年,对他来说,过得相对轻松。全国大多地方都已解放,抗美援朝的战争也打完了,国家开始步入正轨。这时,他得着手处理些私事,特别是那些年给予他帮助的人,他欠下的人情债,得好好清算一下。该报答的得报答,该还的得还,毛主席心里一直记着他们的好,从未忘却。

毛主席跟身边的工作人员聊起了过去艰难日子里,那些伸手帮过他的好心人和事。他提到了那会儿欠了钱的那个人,还说了为啥会欠钱。转眼间24年就过去了,他心里头一直惦记着,真希望能再见他们一面。

欠毛主席钱的那个人名叫陈添裕,他是福建永定的一名纯正农民。在革命刚开始那会儿,革命军跑到福建那边的山区活动,他们在那儿搞起了农会。队伍开到陈添裕村子时,年轻力壮的他特别支持革命军,还加入了赤卫队,干劲儿十足。也就是在那个时候,陈添裕和毛主席认识了。那时候,毛主席用“杨主任”这个假名住在他家里,一边养身体一边忙着革命工作。

1929年夏天快结束时,大概是7月底那会儿,毛主席正在上杭的蛟洋忙着领导革命工作,结果不小心得了疟疾。闽西特委的头头们一合计,决定派粟裕带着一个连的兵力,护送他到永定金丰大山的天子岽牛牯扑去养身体。

陈添裕这人挺先进,一加入革命队伍就很快上了道,他跟着大家一起打击土豪,分配田地,还积极参与阶级斗争。

毛主席住到了陈添裕的家里,陈添裕只知道他是革命队伍中的一位高层领导。在毛主席养病的日子里,他对这位被称作“杨主任”的领导,照顾得无微不至。

毛主席在牛牯扑养身体的时候,这事儿不小心被当地的土豪张克识给探听到了。张克识清楚,在牛牯扑养病的可是共产党里的一位大人物。于是,他纠集了一帮伪团和保安团的人,打算把这位大人物给逮住。那时候,情况来得特别急,保护毛主席的人被伪团和保安团冲散了,敌人眼看就要进村了。陈添裕一听到这个风声,立马在村里召集村民,组织大伙儿把“杨主任”转移到安全地界。毛主席那时候疟疾严重得很,全身一点力气都没有。他们赶紧找了副担架,抬起“杨主任”就开路。

牛牯扑那地方,山连着山,地形特别复杂。只要往林子里一钻,敌人就很难找得到。那时候,四个人抬着毛主席在山里头走,路又窄又有坡度,根本就跑不快。后面敌人的枪声乒乒乓乓响个不停,照这样的速度,很快就会被敌人追上。陈添裕心里头那个急啊,琢磨着得想个法子别让敌人发现。他脑子一转,有了个主意,就跟那几个人商量,让他们抬着副空担架往一个方向跑,而他呢,自己背上“杨主任”往另一片山林里头窜。

【.】

陈添裕自打小就在山林里摸爬滚打,对这儿熟得很。他走在那布满荆棘的山路上,脚步轻快得像风一样,一眨眼就跑了好几里。身上的衣服被汗水浸得透湿,背上的“杨主任”也累得直喘气,好几次让他把自己放下。但陈添裕心里明白,一旦放下“杨主任”,他们俩谁都跑不快,早晚得被人追上。他虽然累得要命,可还是咬紧牙关,背着“杨主任”跑得飞快,毕竟他这样硬撑着,总比虚弱的“杨主任”自己跑要快得多。喘了口气,他稍微缓了缓,接着又背着“杨主任”往山林更深处狂奔而去。

他心里清楚,不管怎样都得把“杨主任”安全带走。于是,他背起“杨主任”,一口气跑了十多里地,还翻过了一座小山,直到来到雨顶坪村,碰见了自己的队伍,这才把“杨主任”放下。这时候,陈添裕的双腿已经被荆棘和茅草划得血肉模糊,可他一点都没察觉。在队友们的帮忙下,累得瘫倒在地的陈添裕连站都站不起来了。大家赶紧端了碗盐水给他喝,让他歇了会儿,陈添裕这才缓过神来。毛主席动情地说,真是多亏了陈添裕同志啊!

他回去那会儿,毛主席了解到陈添裕找村民帮忙掩护是要花钱的。他觉得不能既让陈添裕出力又让他出钱,所以就写了一张欠条,上面写着欠他三元钱,说等革命成功后让他来取。

打从那次跟毛主席告别后,陈添裕就再也没和毛主席碰过面。但毛主席心里一直惦记着陈添裕,每当回想起那段日子,他总是时不时地提起陈添裕的名字。

【.】

转眼间二十年就过去了,毛主席心里又惦记起了陈添裕。1953年快过国庆那会儿,他特意发电报给当地政府,请他们把陈添裕请来参加国庆大典,因为他想亲自见见这位当年的救命恩人。

当地政府一收到消息,就马上派人去当地搜寻。这事儿都过了20多年了,想找个人确实挺不容易的。新中国成立后,好多地方的名字都变了,村里的人有没有搬家,谁也说不清。当地政府挨家挨户地查,最后总算是找到了陈添裕。

县领导亲自到了村里,碰巧在一片刚收割完的农田里遇见了陈添裕。他们跟陈添裕聊了聊,核实之后,确认他就是毛主席要找的那个人。但遗憾的是,毛主席之前给陈添裕的欠条,他早就不小心弄丢了。

陈添裕晓得,那位昔日的“杨主任”其实就是毛主席,心里头一直记挂着他,眼眶子不由自主地就湿润了。想到自己当年能救下毛主席,他心里头那个美呀。毕竟,毛主席可是大伙儿的大救星,带着大伙儿走出了苦日子。对于毛主席想还他钱这事儿,他是一百个不愿意接受。他也不想因为这事儿跑到北京去打扰毛主席。但话说回来,地方上的领导非让他去北京参加国庆庆典,说毛主席想见见他。经不住领导们的好言相劝,陈添裕这才点头答应,决定去北京见见毛主席。

【.】

听说陈添裕到了北京,毛主席特地抽空去探望。可一见面,毛主席却有点懵,因为站在眼前的这个人,虽然长得和陈添裕挺像,但明显不对劲。主席开玩笑说:“你搞错了吧,你不是那个背过我的陈添裕,你看起来就像是管茶桶的。个子这么小,哪能背得动我,更别提走十里路了。”

那个不高的中年男子赶紧跟主席说清楚,说我是陈添裕的弟弟,叫陈奎裕。那天我哥本来要来北京,可巧的是,嫂子那天要生孩子,而且她还是高龄产妇,实在离不开人,所以我就替他来了北京参加这个庆典。毛主席拉着他的手说:牛牯扑的那些事儿,咱们都记得清清楚楚,共和国不会忘掉你们的付出,陈添裕这个名字,我也会一直记在心里。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