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诫言行需谨慎,悟慎言之道,免祸从口出
在历史的长河中,诸多经典著作如璀璨星辰,照亮了后人前行的道路。《曾国藩家书》便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明星,它承载着曾国藩一生的智慧与经验,以质朴而深刻的文字,向家人传递着为人处世的道理。其中,关于言行谨慎的教诲,犹如黄钟大吕,时刻警醒着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要悟慎言之道,以免祸从口出。
一、曾国藩对言行谨慎的重视
曾国藩身处晚清动荡之际,官场风云变幻,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他深刻认识到言行谨慎对于个人安身立命、家族兴衰荣辱的重要性。他在家书中多次提及这一话题,对子弟们的言行举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教导。
他深知,言语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工具,但若使用不当,便会成为引发矛盾、招致祸端的源头。在给诸弟的信中,他写道:“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两端:曰长傲,曰多言。丹朱之不肖,曰傲曰嚣讼,即多言也。”曾国藩将“多言”与“长傲”并列为凶德,认为它们是导致失败的两大重要因素。他以古代帝王之子丹朱为例,指出丹朱的不肖正是源于他的傲慢和好争讼、多言语,由此可见,言语不慎的危害之大。
二、祸从口出的现实教训
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因言语不慎而招致灾祸的例子不胜枚举。三国时期的杨修,聪明过人,但却恃才放旷,不懂得慎言之道。他多次猜透曹操的心思,并将其公之于众,引起了曹操的反感和猜忌。最终,曹操以“惑乱军心”为由,将杨修处死。杨修的悲剧就在于他没有意识到言语的分寸,不懂得在适当的时候保持沉默,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再看现代社会,在职场中,有些人喜欢在背后议论他人是非,传播小道消息。他们或许只是出于一时的口舌之快,但却没有想到这样的行为会给自己带来严重的后果。一旦这些言论传到当事人耳中,就会引发同事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破坏团队的和谐氛围。而且,这种不谨慎的言行也会让领导对自己产生不好的印象,影响自己的职业发展和晋升机会。
三、慎言之道的核心内涵
(一)谦逊内敛
曾国藩一生都秉持着谦逊的态度,他认为谦逊是慎言的重要前提。一个谦逊的人,不会自以为是、夸夸其谈,而是懂得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他在家书中教导子弟们:“吾人为学,最要虚心。”在学习和生活中,只有保持虚心的态度,才能不断进步。同样,在言语表达上,也要谦逊内敛,不要轻易发表过于绝对或狂妄的言论。因为“满招损,谦受益”,过于张扬的言语往往会招来他人的反感和抵触,而谦逊的言语则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二)深思熟虑
在说话之前,要经过深思熟虑,确保自己的言语恰当、合理。曾国藩强调“说话不可任口,行事不可任心”,意思是说话不能随口而出,做事不能随心所欲。我们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时,要考虑到说话的场合、对象和后果。比如,在与长辈交流时,要使用恭敬、礼貌的语言;在与朋友讨论问题时,要尊重对方的观点,避免过于激烈地争论。同时,对于一些敏感话题或尚未确定的事情,要谨慎发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言语的分寸感是慎言之道的关键。曾国藩认为,言语要恰到好处,既不过分,也不不足。过分的言语会让人觉得夸张、虚伪,不足的言语则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在与他人交往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关系和情境,把握好言语的尺度。比如,对于熟悉的朋友,我们可以适当开一些玩笑,增进彼此的感情;但对于不太熟悉的人,则要注意言辞的庄重和得体,避免引起对方的误解。
(三)把握分寸
言语的分寸感是慎言之道的关键。曾国藩认为,言语要恰到好处,既不过分,也
不不足
。过分的言语会让人觉得夸张、虚伪,不足的言语则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在与他人交往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关系和情境,把握好言语的尺度。比如,对于熟悉的朋友,我们可以适当开一些玩笑,增进彼此的感情;但对于不太熟悉的人,则要注意言辞的庄重和得体,避免引起对方的误解。
四、践行慎言之道的方法
(一)自我反思
每天晚上睡觉前,我们可以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回顾自己在一天中说了哪些话,哪些话说得恰当,哪些话说得不当。通过反思,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言语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正。曾国藩就有每日自省的习惯,他在日记中详细记录自己的言行举止,分析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这种自我反思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二)多读书学习
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素养和修养。通过阅读经典著作,我们可以学习到古人的智慧和处世哲学,从而更好地理解慎言之道的重要性。同时,读书也可以让我们接触到不同的思想和观点,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使我们在言语表达上更加准确、恰当。
(三)向他人请教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我们可以向身边那些言行谨慎、善于沟通的人请教,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技巧。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他们的说话方式和态度,借鉴他们的优点,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语表达能力。
《曾国藩家书》中关于言行谨慎的教诲,如同一盏明灯,为我们指引了人生的方向。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交流频繁的时代,我们更应该牢记曾国藩的教导,悟慎言之道,免祸从口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更加长远。
在《曾国藩家书》中有写到,只要有踏踏实实的做一件事情,肯吃苦,肯努力,就不怕没饭吃。他还说,门第太盛则会出事端,主张不把财产留给子孙,子孙不肖留亦无用,子孙图强,也不愁没饭吃,这就是他所谓的盈虚消长的道理。
《曾国藩家书》中就收录了曾国藩写给家中长辈,以及教导子女的信件,书信中所谈论的齐家治国、为官用兵之道,至今依然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如果你也想有所成就,也想做一个成就大事人,那么这本书你一定不能错过!书本有价,知识无价,一本好书,不仅自己能看,也能传给自己的子女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