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智贤愤怒,公关手段太幼稚!超30家韩媒一致谴责中国网友侵权行为,韩国学者指责中国网友无理取闹

发布日期:2025-10-10 点击次数:142

最近全智贤的新剧《暴风圈》在中国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几乎让中韩两国网友集体“开战”。一部韩剧怎么就能把网友、教授、媒体、品牌全都搅进来,搞得乌烟瘴气?这背后的故事远比一部电视剧复杂得多。大家都觉得这不就是追个剧的事,结果竟搅动了中韩关系,还直接把全智贤从“国民女神”送上了风口浪尖。

要说韩剧里带点争议,这可早不是新鲜事了。翻翻过去几年,类似的事情屡见不鲜。《还魂》《德鲁纳酒店》《花游记》这些剧都有过被中国网友质疑“文化挪用”的情况。比如有的场景、服装、台词明明是中国传统元素,却被包装成了“韩式风格”。每次闹出这种事,韩国那边总是各种解释、狡辩,网友们也早就习惯了。但这次《暴风圈》完全不同,争议直接炸到了顶点。

事情的导火索,是全智贤在剧中饰演的外交官说了一句敏感台词:“为什么中国会偏好战争?”大家都知道电视剧的内容有时候会艺术加工,但这句话直接刺激了中国观众的神经。更让人气愤的是,剧里还把香港棚户区拍成中国大连,灰蒙蒙的滤镜、红底黄星的地毯,怎么看都像是刻意丑化。很多中国观众觉得,这是在恶意引导对中国的负面印象,简直不能忍。

大家本以为这又是一场韩剧里的“夹带私货”,忍一忍就过去了。没想到,韩国诚信女子大学的徐敬德教授忽然跳出来“补刀”。教授的原话是:“是有点敏感……但没关系,重要的是——你们中国人是偷看来的!”这番话一出,三十多家韩国媒体瞬间集体发稿,标题简直是一个比一个离谱,“中国人偷看盗版还骂演员?”、“剧没在中国上线,凭什么抵制?”一时间,韩国网络把矛头直接指向中国网友,完全无视剧本和内容本身的争议。

这个操作真的是让人无语。教授的“嘴炮”加上韩媒的集火报道,直接把本来可以低调处理的风波推到了舆论顶点。很多中国网友看到这些标题,气得直拍桌子,“明明是你们先不尊重中国,怎么反过来骂我们了?”而且韩媒这次用的套路很明显:不是主流媒体出面,而是集中让三线以下的小媒体统一发稿,铺天盖地地把舆论导向“都是中国网友的问题”。真正有分量的KBS、MBC、SBS这些电视台,反倒都选择集体沉默,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全智贤本人和团队本来想用冷处理的方式——装作什么都没发生,既不回应,也不道歉。可能他们觉得只要不理会,事情很快就会过去。事实证明,这次算盘打错了。教授和小媒体这么一炒作,观众和品牌一起不干了。全智贤代言的海蓝之谜、伯爵、路易威登等品牌连夜下架全部有关她的物料,官网、微博、微信小程序全都清空。以前全智贤可是顶着“亚洲女神”头衔的高奢宠儿,这下直接变成“风险人物”。

更惨的是,全智贤社交账号的评论区也彻底失守。原本都是粉丝留言,现在却被多国网友刷屏抵制。《暴风圈》这部剧成了众矢之的,不仅中国观众不买账,连日本、越南、阿拉伯国家网友都加入了吐槽阵营。这局面,堪称韩娱史上罕见的“公关滑铁卢”。

其实这种事并不是第一次发生。韩国娱乐圈一直有“偷文化”的老毛病。过去几年,关于中国古诗、汉服、饮食、节日等被“韩化”炒作的新闻屡见不鲜。每到文化争议爆发时,韩国媒体总是集体上阵,把压力推给中国网友,说什么“入戏太深”“玻璃心”之类的话。可每次都不去反思自己创作内容有没有问题,就会让矛盾越积越多。许多国内专家甚至做过文化产业研究,发现韩娱市场高度依赖中国市场,但却经常在剧集、综艺、广告里夹带争议内容,最终吃亏的还是他们自己。

韩国诚信女子大学的徐敬德教授,这几年更是成了中韩文化争议的“常客”。他不仅在《暴风圈》事件里带节奏,早前还因为端午节、中医、汉字归属问题多次发表极端言论。韩媒也很喜欢借用他的声音,因为这样既能制造舆论热点,又能调动本国观众的民族情绪。但从实际效果看,这种“嘴炮”输出只会让中国网友越来越反感,最终双方都很难受。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韩娱危机公关的操作套路其实早有前科。这次很多三线小媒体统一发稿,把矛头对准中国观众,但主流媒体却保持沉默。其实这背后是有原因的,韩国三大电视台对中国市场有很强的依赖感,他们比谁都清楚“得罪”中国观众后果很严重。于是,小媒体用来炒作热度,大台就观望不表态,等局势明朗再决定如何回应。这种公关手法在很多韩娱丑闻里都能找到影子,业内也有不少分析文章专门讨论过。

为什么这次全智贤团队会这么被动?说到底,还是选错了应对方式。面对舆论危机,最直接的路其实就是正面回应,承认问题、尊重观众情感。偏偏全智贤和经纪公司选择了沉默,让教授和媒体来“甩锅”。结果观众觉得被轻视,品牌也怕被波及,连粉丝都被推到对立面。这不是简单的舆论危机,而是一次集体信任危机。

这场风波背后,其实折射出更大的问题。韩娱行业这些年在中国赚了不少,靠着韩流标签和明星光环席卷亚洲市场。但市场不是提款机,观众更不是韭菜。你可以推陈出新、探索不同文化,但不能一边依赖某个市场,一边在内容里“夹带私货”,还反过来教训观众。数据显示,近年来有七成中国观众更倾向支持本土影视内容,对韩剧和韩娱的信任度下滑明显。业内专家也多次建议韩娱要放平心态,不要一遇到争议就甩锅,而是要多反思自家内容和态度。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遇到问题理性表达诉求很重要。对于韩娱来说,如果还想在中国混下去,尊重和真诚才是唯一的出路。再不改变思路,迟早会被市场抛弃。毕竟,谁都不喜欢被当成提款机和傻子。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