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的天,要变了?十月十三日,一条消息毫无征兆地炸开,给这片绷了快两年的土地,带来了一丝诡异的平静。哈马斯居然说,要放人了,最后20名活着的以色列人质,都能回家。
这消息本身就够震撼了,而那份释放名单,更是让人议论纷纷。只因为上面有个特殊的名字——马克西姆·赫金。一个同时揣着以色列和俄罗斯护照的年轻人,还是从乌克兰移民过来的。这身份,搁在平时,谈判桌上能扯皮到天荒地老,这次居然被第一个放了,怪事。
暗无天日的730天
时间拨回到两年前的那个清晨,2023年10月7日,很多人命运的转折点。哈马斯武装分子像撕开一道口子,涌进了以色列南部。诺瓦音乐节现场,电音还在轰鸣,下一秒就成了枪声和火海。狂欢的人群,瞬间成了活靶子。
马克西姆·赫金就在那。他跟两个朋友本来正嗨着,眨眼功夫,朋友就倒在血泊里,他自己则被粗暴地掳走。混乱中,他拼尽全力给老妈发了最后三个字:“我爱你”。从此,人间蒸发。
像他这样被抓走的,足足有250人。有的是在集体农庄睡得正香,直接被从床上拽走的;有的是边境坦克里的年轻士兵,稀里糊涂就成了俘虏。这些人,像牲口一样被赶进了加沙地下,那是一个蜘蛛网般的地道世界,从此不见天日。
暗无天日的日子里,亲兄弟也天各一方。阿里埃尔和德维德两兄弟,还有加利和齐夫那对双胞胎,谁能想到,人生中最长的一次分离,竟是在这种地方。
“懂王”出手搅动棋局
为了恶心以色列,哈马斯隔三差五就放出点视频。四月,镜头里是马克西姆和另一个叫巴尔的人质,俩人瘦得脱了相,眼神空洞得吓人,感觉一阵风就能吹倒。八月更狠,一个叫埃维亚塔尔的人质,竟被逼着一边挖坟一边求内塔尼亚胡赶紧停火。
这些视频,在以色列国内掀起的何止是千层浪。活生生的人,熬成了这副鬼样子,还得念着别人写好的词儿。后来被放出来的人说,里头就是地狱,挨饿、挨打、没完没了的审问,都是家常便饭。
这次能放人,据说全靠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他搞了个“和平计划”,亲自跑到以色列议会去演讲,唾沫横飞地称这是“中东新篇章”,是以色列的“巨大胜利”。为了把戏做足,他甚至公开“建议”赦免内塔尼亚胡那堆烂在锅里的腐败案。
内塔尼亚胡当然乐开了花,当场就给特朗普戴了顶高帽,说他是“以色列最好的朋友”。人质回家的前一晚,他就激动地跟全国人民说:“明天,我们的孩子就回来了,那将是一个眼泪和欢笑交织的夜晚!”
枪声真的会停吗
可就在这片“胜利”的欢呼声里,内塔尼亚胡话锋一转,冷不丁地补了一句:“但战斗,仍未结束。”这话一出,所有人的心都咯噔一下,刚看到点和平的亮光,瞬间又被蒙上了一层灰。
这话啥意思?是说价钱还没谈拢,还是说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压根就没打算收手?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更让人不踏实的是,哈马斯那边诚意满满,早早把20个人质的名单都公布了。可直到交换当天,以色列要放的近2000名巴勒斯坦囚犯,连个影子都没见着。这种信息差,很难不让人怀疑,以色列会不会在节骨眼上耍花招?毕竟,撕毁协议这种事,他们也不是没干过。
说白了,就算这次人质换囚犯顺利完成,这事儿就算翻篇了吗?以色列能放过哈马斯?几十年的血海深仇,谁手上没沾着对方的血,这种恨,一张纸就能抹平?就算明面上不打了,谁敢保证摩萨德的特工,不会在暗地里挨个点名?冤冤相报的死循环,恐怕远没到头。
迟到两年的拥抱
但不管未来怎么样,对那20个家庭来说,十月十三日,就是他们的全世界。在汗尤尼斯,人质被分批交给了红十字会。车队缓缓越过边境,家的方向,越来越近。
在雷伊姆军事基地,他们做了初步检查,然后被直升机火速送往各大医院。家人们,早就在那儿望眼欲穿了。医院里的重逢,哭声一片。一个叫阿隆的年轻人的母亲,在现场弹起了钢琴,琴声,是她为儿子奏响的凯歌。
阿里埃尔和德维德兄弟,终于又抱住了妈妈。阿维纳坦·奥尔紧紧抱着去年就获救的女友,这个拥抱,他等了太久。有人被担架抬下飞机,家人一拥而上。有人坐着轮椅,由家人推着,每一步都小心翼翼。
那个备受关注的俄裔青年马克西姆·赫金,见到母亲的瞬间,再也绷不住了,母子俩哭作一团。他轻声说,在里面,他看到过朋友获释的新闻,就是那个消息,让他撑到了今天。
结语
这一天,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等来了难得的好消息。这边,20个家庭破镜重圆;那边,近2000个家庭也盼回了亲人。可就在一片欢庆中,人质家属那边却传来了不满:哈马斯没守信用,说好交还28具遗体,结果只送回来4具。
这个小小的插曲,像个不祥的预兆。加沙的和平,或许只是开了个头。这条回家的路,沿途依旧布满了谁也看不见的荆棘和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