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香蜜湖度假村旧改要动工”,老深圳人估计心里咯噔一下,这事真不是简单的“拆个旧楼”那么直白。
就像刷朋友圈突然刷到了童年最爱的游乐场即将谢幕,脑海里那一幕幕的回忆还没褪色,新规划就已经锣鼓喧天上场了。
到底是什么让这个深圳中轴的老度假村要交出舞台?
是城市发展的洪流、水到渠成的更新需求,还是一场情怀与利益的博弈?
香蜜湖度假村,曾经的“文旅大王”,如今要被推倒重建,这个局面怎么看都不只是城市变迁那么单调。
谁还记得小时候吹着湖风在度假村蹦跶的样子,谁又能保证,被拆掉之后就一定能“原地重生”出更酷更有温度的新金融中心?
这场都市翻新大戏,到底算是童年记忆告别仪式,还是深圳升级进化的又一弹?
说到底,真的有谁能心平气和地说:“拆了就拆了呗,反正早晚要变”,我打个问号先,毕竟感情账,没那么好算的。
说起来香蜜湖度假村的前世今生,这地方还真不是等闲之辈。
上世纪八十年代,深圳还是一幅刚上色的画布,香蜜湖度假村就像一只率先起飞的大雁,带头搞了个“文旅综合体”——全中国规模最大,豪掷超2亿元,横扫一片140万平方米大地,别说在当时,就是现在想想也挺潮。
度假村里一应俱全,从游泳池到餐饮娱乐,没啥是深圳小朋友玩不到的,就像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乌托邦”。
当年的热闹劲儿啊,不亚于现在的某某乐园网红打卡地,谁小时候没在香蜜湖玩过水、看过表演、吃过烧烤,压根儿不算深圳人似的。
不过话说回来,地球是会转的,度假村也不可能永远“躺赢”。
后头出了世界之窗、欢乐谷这种“大咖”,游乐圈一夜风云变色,香蜜湖就像老牌歌手被流量小鲜肉抢了风头,渐渐少了欢笑,多了蛛丝马迹的“岁月痕迹”。
设施老了,环境跟不上,游客逐年减少,能撑到2020年代也算是“老将有骨气”。
可每一次城市更新,总难逃“拆不拆”的灵魂拷问。
其实度假村要被旧改的声音,早几年已经断断续续传出来了,大家一边吐槽一边又挺期待:真要变身新金融中心,会不会就此逆转?
今年相关部门干脆发布了专项规划,把这个老场子正式纳入了“急速进化”流程。
全新规划面积暴增到232万平方米,容积率收缩回10,分11块地头分步开发,商业、办公和旅馆要占到97%——这比例一看就是“都市升级版的夜生活”。
过去那里靠着文娱体验吸引人,未来是点对点推向新金融、商务、头部人流,两相对比,风格差别未免太大。
有不少深圳人心头小九九,既说期待,又担心:“我们小时候玩的地方,是不是要变成高楼大厦、写字楼公园,原来的味道还留几分?”
说真的,这种交接感,比毕业典礼还复杂。
顺着新规划展开来看,拆改周期估计需要10年以上——你想,分着开发,每个地块都要按部就班地来,哪怕技术再牛,流程再顺,也不是说改就改。
这中间,商业地产、旅馆业、办公楼的体量大得惊人,目测以后这里就像深圳的新版“CBD”,分分钟刷屏,带来新的打卡热潮。
不少专家和老深圳人都在聊,金融中心升级意义重大,能带动片区经济、拉动深圳中部重心,相当于再造一个城市新核。
但现实是,不少文旅粉丝心里的遗憾,也许永久搁置。
你说小时候的游泳池、欢乐大厅还能在新楼盘里找得到吗?
谁知道,新金融中心开了后,曾经的烧烤摊位能不能被办公室咖啡机替代?
总有一批人的青春,埋在那片湖的倒影里,改了之后,就是另一种人生画面了。
回到实际层面,这事其实不只是单纯的“更新”,而是牵动一整片城市记忆生态。
像香蜜湖度假村这种地标级项目,对70后、80后意义重大,差不多就是深圳本地人小时候的“乐园标配”,拆了就像把一段集体记忆从物理空间切割下来,心理落差说不太清。
现实又摆在面前,城市中轴变迁,更新换代要跟着大城市步伐走。
新金融中心的落地,可以带来更精细的资源分配,把商务流量和消费引力吸引过来,不少业内人士估计这里未来会是南山拟CBD那种级别。
但问题在于,老香蜜湖的精神属性难以完全复刻,城市发展常常让“地标”成为“纪念碑”,让回忆变成照片和谈资。
有些网友调侃:以后香蜜湖会不会变成“上班族打卡胜地”,谁还会在这里体验童年的味道?
这话听着很扎心,却也恰到好处说明了城市更新的“代价”所在。
说白了,一座城市的进化,总要割舍一些过往,拿现实换未来。
这种成人世界的无奈,但凡有点感情的深圳人,估计都懂。
有意思的是,最期待新金融中心的并不是所有人。
有人觉得,拆了旧的度假村,终于跟上时代节奏,吃喝玩乐变成严肃的商圈,有望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金融资源。
但另一边,怀旧派总觉得,城市太快了,人与地方的情感链接被拆散,变成冷冰冰的数据和容积率,谁还在乎童年的回忆?
的确,规划的落地,是经济考量与人文情怀的拉锯。
城市更新项目不光拼硬件,还要讲点温度。
如果新金融中心能在设计上保留一些香蜜湖度假村的影子,比如纪念雕塑、主题广场、复刻版水景,也许能安慰一部分老粉的心。
不过现实通常不那么美好,经济驱动的项目,往往优先考虑效率和产出,谁再去思考童年地标是不是该留下点痕迹?
这就是咱们在深圳生活久了,每次见证新楼盘拔地而起,心底既羡慕又唏嘘的原因。
城市太大了,变化太多了,人跟着跑,但总有跑不动的情怀。
聊到这里,不妨换个角度:香蜜湖度假村拆迁是不是一种“必然”?
站在城市管理和经济发展的立场,这块宝地的原有属性已经跟新时代需求脱节太久。
以深圳金融中心规划为导向,集中开发高端商业,不仅可以提升区域价值,还能倒逼片区交通、配套、环境全面升级。
但只要还记得那片湖,那点春风,心里总是想:新金融中心能不能别搞得太“标准答案”?
真的还可以留一点老深圳的个性和表情吗?
这就是城市记忆存在的“搁浅地带”,规划永远理性,情怀总是任性。
度假村拆迁的那一刻,也许就是深圳城市发展成人礼的节点。
等新金融中心拔地而起,大家嘴上说“效率提升”,心里还是会多多少少怀疑:“我们是不是把点滴温情建在了水泥森林里?”
这问题,真没标准答案。
反正,老城区更新与记忆保留本来就是一场“拉锯战”,谁赢了未必就是赢家。
也许等十年后,香蜜湖度假村已经变身鳞次栉比的金融街,深圳人逛着新广场,想着小时候游湖的故事,又羡慕又感慨,这就是生活的常态。
所以,香蜜湖度假村的更新,既是一次壮阔的城市升级,也是一次难以回归的情怀告别。
眼看着地块分成十一片,商业大楼、旅馆、办公区轮番上阵,旧日小朋友的天堂变成大人拼事业的主场,谁还会把回忆藏在办公桌底?
但也难说,或许十年、二十年之后,新一代会以香蜜湖金融中心为他们的青春记忆地标,这样想就没那么纠结了。
说到底,深圳的变化快到让人目不暇接,每一块地都像一幅动态拼图,拼出城市样貌也“拆解”了人生片段。
香蜜湖度假村的拆迁也许只是开头,这种轮回会在每一条街、每一座湖重复上演。
你要说完全不伤感吗?那肯定不现实,但谁又能阻止城市不断生长呢?
只能说,咱们都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岁月的车轮滚滚向前,咱们只能带着点遗憾继续往前走。
城市改了,记忆还在,生活还得继续。
那你怎么看香蜜湖的旧改?你更支持金融中心的升级,还是觉得童年地标不该消失?来聊聊你的答案吧!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