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跟几个在日华人朋友吃饭,聊起件挺戳心的事。有位在东京读研的小伙子说,去年冬

发布日期:2025-11-20 点击次数:95

上周跟几个在日华人朋友吃饭,聊起件挺戳心的事。有位在东京读研的小伙子说,去年冬天他在涩谷街头,撞见俩外国醉汉堵着两个穿校服的日本姑娘纠缠,最后还是他冲上去解的围。

那天下午雪刚停,涩谷十字路口人来人往。小伙子攥着杯热奶茶等红灯,余光瞥见斜对面便利店门口不对劲——俩看着像欧美人的男的,一个五十来岁胡子拉碴,另一个年轻点染着黄毛,正围着俩十七八岁的日本姑娘转。姑娘背着的书包带都被扯歪了,脸白得跟雪似的,其中一个攥着手机手直抖。

“hey girl,why not sleep with me?I pay!”黄毛凑得极近,酒气混着烟味扑过来。年纪大的那个更离谱,直接伸手去摸姑娘后颈。俩姑娘往后缩,嘴张了几次好像想喊,可周围人虽多,要么低头看手机,要么绕着走,没一个上前搭话的。

“这啥情况?”小伙子心里咯噔一下,把奶茶往旁边长椅上一放就冲过去了。到跟前先挡在俩姑娘身前,盯着黄毛说:“离她们远点,再动手我报警了。”胡子男不乐意了,用蹩脚英语骂:“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小伙子直接掏出手机开录音:“现在你骚扰她们,我录着呢,信不信我现在联系涩谷署?”

黄毛和胡子男对视一眼,骂骂咧咧退开了。俩姑娘这才敢哭出声,一个劲鞠躬说“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小伙子问她们要不要报警,其中一个抽抽搭搭说已经打过,但警察来得慢,正犯愁呢。他就陪着等,直到警车来做了笔录,又把她们送上回家的电车才离开。

事后小伙子跟朋友吐槽:“现场那么多人,咋就没个日本人帮忙?我要是晚来两步,指不定出啥事。”这话让我想起之前看过的报道,日本确实存在“旁观者效应”——路上出事,不少人会想“总会有人管”,结果反而没人行动。加上有些外国人日语不好,围观者可能怕语言不通惹麻烦,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可话说回来,该管的真不能不管。那俩姑娘要是没碰到我朋友,指不定被骚扰成啥样。后来朋友才知道,日本警视厅数据里,针对女性的街头骚扰近年有上升趋势,特别是游客多的街区,外国游客作案比例不低。

有人可能要说,人家日本人自己都不帮忙,咱凑啥热闹?但我觉着,善良哪分国籍。就像我朋友说的:“我要是装没看见,回头睡不着的是我自己。”他后来跟俩姑娘成了朋友,知道她们是附近语言学校的学生,平时上下学总提心吊胆。

其实类似的事,我在网上也见过。去年大阪有位中国阿姨,看到韩国游客被醉汉纠缠,硬是把人拽到安全区;早稻田大学有个越南留学生,帮被搭讪的女生解过围。这些事不大,但让人觉得,不管在哪儿,总有人愿意站出来。

说到底,遇到这种事,该报警报警,该喝止喝止。你不出头,下一个被骚扰的可能就是你认识的人。就像我朋友常说的:“咱中国人讲究个见义勇为,这‘义’字,不分在哪片土地。”

(本文参考日本警视厅《令和4年治安动向报告》及东京都生活安全课公开街头骚扰案例数据)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