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胜利后,仍有一批志愿军留在朝鲜,直到1994年才回到

发布日期:2025-07-21 点击次数:174

1953年7月27日,板门店的停战协议墨迹未干,朝鲜战场上的硝烟却像老烟枪嘴里的旱烟袋——明明灭了火,还冒着丝丝缕缕的余味。你猜怎么着?咱们的志愿军战士压根没急着收拾包袱回家,愣是在朝鲜又驻守了四十多年,直到1994年最后一批代表团才撤回来。这事儿搁现在说出来,不少年轻人都得瞪圆了眼:啥?打完仗不撤军,还帮人盖房子修铁路?这不成了活雷锋跨国分雷嘛!

当年朝鲜那场面,用东北老乡的话说叫"破大家烂"。美国人的炸弹把平壤炸得跟马蜂窝似的,老百姓住的房子塌得比小孩搭的积木还脆生。有个朝鲜老大爷蹲在自家废墟上抽闷烟,瞅见路过的志愿军战士,操着带苞米茬子味的汉语直叹气:"同志啊,这仗打完了,日子可咋整?"战士二话没说,抡起铁锹就帮他清起了瓦砾。后来才知道,这样的场景在战后朝鲜遍地都是——志愿军帮着修的房子足有几万间,光学校就盖了上千所,愣是让朝鲜娃娃们没耽误一天功课。

要说最绝的还是修军事工事。有个从河北来的工兵班长老李,带着徒弟们手把手教朝鲜人民军挖坑道。朝鲜兵刚开始还嘀咕:"这挖地洞能顶啥用?"结果老李把图纸往地上一铺,指着上甘岭战役的模型直乐:"当年美国佬的炮弹把这山头削低了两米,咱在坑道里吃饺子看戏,毛都没伤着一根!"后来验收时,朝鲜军官钻进完工的坑道直竖大拇指,那迷宫似的结构连耗子钻进去都得迷路,更别说敌人的坦克大炮了。

交通线更是修出了国际水平。有个上海来的工程师老张,带着测量队跑遍朝鲜山河。有回遇上暴雨冲垮了刚修好的路基,朝鲜同事急得直跺脚,老张却摸出个算盘噼里啪啦一打:"莫慌!咱中国有句老话叫'磨刀不误砍柴工',明天调两台压路机来,保准比原先更结实!"果然新修的道路用了三十年都没大修,朝鲜老百姓管这叫"友谊路",路上跑的车轮子都比别的路转得欢实。

最让人揪心的是1958年那次大撤军。二十万将士要回国,朝鲜大婶们连夜赶制打糕,把战士们的挎包塞得鼓鼓囊囊。有个叫金顺姬的朝鲜姑娘,追着火车跑了老远,就为把绣着金达莱的手绢塞给救过她命的卫生员小王。后来小王在回忆录里写:"那手绢上的花是用她出嫁时的嫁衣线绣的,这情分比长白山还重啊!"

留守的代表团日子也不轻松。有个管后勤的老刘,每年都要为"到底留多少罐头"跟国内扯皮。有回他急眼了,拍着桌子吼:"朝鲜同志现在啃树皮呢,咱好意思把红烧肉罐头都拉回去?"结果多留的三千箱罐头,第二年春天救了五个郡的饥荒。朝鲜老乡们不知道的是,这些罐头是老刘带着留守人员吃了半年咸菜省下来的。

等到了1994年最后撤离时,有个场景特别戳心窝子。志愿军代表团驻地门口,八十多岁的朝鲜老兵金永浩带着孙子来送行。老爷子颤巍巍掏出个铁皮盒子,里头装着1953年停战时分的中华烟,烟卷都发黄了还舍不得抽。他对代表团团长说:"这烟我等了四十一年,就想着有天能亲手给你们点上。"团长当场红了眼眶,后来那包烟被军事博物馆收藏,标签上就一句话:"比钢铁还硬的是情义。"

现在想想,志愿军为啥在朝鲜驻守这么久?说白了就仨字:讲良心!你看啊,帮人打架是情分,打完架还帮人收拾烂摊子那是本分,收拾完烂摊子还得防着流氓再来捣乱,这才是真兄弟。那些年修的路现在还在跑卡车,盖的学校还在出人才,挖的坑道至今让某些国家肝儿颤。要说值不值?你问问当年吃过志愿军炊事班饺子的朝鲜娃娃,现在他们都当爷爷了,提起"阿爸吉(父亲)部队"还抹眼泪呢!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