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还在前面顶着,东盟大国“说跪就跪”,跟美达成不平等条约?

发布日期:2025-07-26 点击次数:66

印尼给美国“跪了”,比欧盟还快,关税谈判现场直接变成“买飞机、买能源”的套餐,那边特朗普一句“印尼关税只要19%”,这边普拉博沃乖乖签字,整个东盟都看傻了。

印尼本来在东南亚扛把子的位置,2025年才刚换总统,普拉博沃一直在国内喊独立自主,结果遇上美国加税,立马“砸钱消灾”,到底是扛不住压力,还是另有算盘?

这事得倒回2024年底,美国全球加征关税搞得鸡飞狗跳,东盟国家都在观望,谁都不想第一个出头,印尼却突然签下“最低税率”,直接把越南、马来西亚晾在一边,这不是拆东盟的台吗?

协议细节更离谱,印尼答应买15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45亿美元的农产品、50架波音飞机,看着像“换税”,实则是“被捆绑”,特朗普还特意强调:印尼对美商品免税,不能设贸易壁垒,这不就是明摆着一边倒?

外界最炸锅的点:19%关税,是美国对东盟里最低的,越南此前想要11%,结果被美国直接否了,现在印尼抢了“优等生”名额,越南还怎么谈?美国这波分化东盟的小算盘,太明了。

原本印尼对美出口,关税没这么高,这回是特朗普加码,印尼被逼着让利,还要承诺对美商品“无障碍”,这算哪门子的“自由贸易”?表面是双赢,实际上印尼把主动权全让出去了。

美国还加了个狠条件:印尼出口只要涉及第三国零部件,关税要叠加,等于堵死了“转口套利”的路,背后指向太清楚,明摆着是防中国,东盟产业链被拆一刀,印尼敢不敢叫苦?

普拉博沃政府真就没抗住,还是看准时机“认怂”换点好处?说白了,印尼国内大企业想要保住美国市场,政府扛不住游说压力,这波算是“用买单换喘息”,但代价大不大?

印尼国内反应分裂,有人觉得抢到19%税率是“胜利”,有人骂政府太怂,放弃了东盟团结,毕竟谁都看得出,这份协议不是市场规则,是美国单方面压价,东盟还能不能抱团?

这一局的核心,其实是美国想借加税拆中国和东盟的产业链,2022-2024年间,中国对东盟出口年年创新高,美国企业却拼特朗普回锅之后,开足马力搞贸易战,谁先退,谁就掉队。

印尼率先让步,会不会变成“多米诺”?东盟一旦各自为战,谁还能跟中国玩“大市场抱团”?更别说,欧盟到现在都在跟美国讨价还价,印尼这波急着签,是不是自己把筹码打烂了?

特朗普这套“关税+订单”组合拳,表面上是给印尼降税,实际上是把印尼的市场、政策全都拴在美国,普拉博沃政府要不要再想想,明年美国换总统,协议还算数吗?

看似短期“止损”,实际是长期“被套牢”,印尼这波真捡到便宜了吗?150亿美元能源、45亿美元农产品、50架波音飞机,都是美国要救自家产业的“刚需”,印尼到底是被“薅羊毛”还是“薅美国羊毛”?

更狠的是,印尼这份协议里有一条“不能设贸易壁垒”,美国产品进印尼市场畅通无阻,印尼企业将来还怎么跟美国巨头竞争?这一刀砍下去,东盟市场分化加剧,有人得利,更多人被挤出局。

美国这轮贸易霸凌,其实不光是对印尼,越南、泰国、马来西亚都在谈判桌上,谁先当“示范”,谁就被锁定价格,东盟内部竞争变成美国手里的“标尺”,中国会不会被进一步孤立?

回头看中国2023-2024年的表现,顶住美欧高压,宁可短期受损也不签“失血协议”,靠政策工具、内需市场和产业升级顶了东盟国家真能承受美式贸易战的长期消耗吗?

印尼当下的选择,短期缓解了美国关税压力,但损失了谈判空间,后面每一步都要看美国脸色,想要反悔都难,下一轮谈判美方要价更高,印尼还能怎么办?

这场关税谈判,其实是全球产业链重组的缩影,美国用加税压逼盟友选边站,谁能顶到谁就能保住“市场话语权”,印尼这次“认怂”,东盟有几个国家能扛住下一轮?

更值得琢磨的是,印尼这个“跪得快”,会不会打乱整个东南亚的产业布局?如果各国都想抢“低税率”,东盟的内部协作还能剩多少?美国是不是又一次把分化策略用到了极致?

对中国来说,这轮美东盟关税大战,是一场“逆风局”,但也是倒逼自身转型、升级的机会,谁能在新格局下找到出路,谁就能在全球产业链里站稳脚跟。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