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实现贸易协议,比广场协议还过分,这次日本不止失去30年?

发布日期:2025-07-29 点击次数:92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突然宣布:美国与日本达成了一项“巨大的”协议,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项。

他声称,按照其指示,日本将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而美国将获得其中90%的利润。

这项协议将创造数十万个美国就业岗位。

更关键的是,日本承诺向美国开放市场,包括汽车、卡车、大米及其他农产品。

作为交换,美国对日本商品的关税从威胁中的25%降至15%。

消息公布后,日本股市迅速反应。

日经225指数盘中暴涨3.3%,冲上41000点,创下一年新高。

汽车板块领涨,丰田股价飙升13%,本田上涨8.4%,马自达涨幅超过9%。

市场普遍认为,15%的关税比此前预期的25%“温和”,暂时避免了最坏情况。

但日本首相石破茂的表态耐人寻味。

他在首相官邸对媒体说:“将听取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的详细汇报,再判断是否辞职”。

这一回应被解读为:石破茂本人对协议细节并不完全掌握,且协议内容可能触及政治红线。

就在两周前,他还强硬宣称“绝不牺牲日本农业”,称关税谈判是“赌上国家利益的战斗”。

协议中5500亿美元投资的条款引发激烈争议。

特朗普强调美国将拿走90%的利润,相当于日本自掏腰包为美国创造就业。

日本网民直接嘲讽:“这简直是第二次无条件投降”。

有人质问:“结果还不是被拿捏了? 能挺着胸脯说‘成功’吗? ”。

更有人尖锐指出:“2023年日本已投资美国7833亿美元,连续五年是最大‘上贡国’,现在再加5500亿,钱从哪来? ”。

农业开放让北海道农民陷入恐慌。

日本此前对美国大米征收700%关税,而协议要求开放市场。

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24年其对日大米出口额已达3.2亿美元,关税下调后,低价美国农产品将冲击本土农业。

一名日本官员辩称这是“顽强谈判的结果”,但未解释为何接受如此条件。

汽车关税看似“让步”,实则暗藏杀机。

虽然从25%降至15%,但日本车企需将生产线转移至美国。

丰田已宣布在美扩产,本土工厂却裁员关停。

更讽刺的是,4月特朗普宣布加税25%时,日本车企连夜决定“自我消化”——通过降价20%抵消关税,而非让美国消费者承担。

如今关税降至15%,车企小幅涨价,但利润仍被大幅压缩。

地缘政治层面,协议冲击波已扩散。

菲律宾同日签署对美“零关税+自承19%关税”的屈辱条款,比初始关税还高2%。

韩国媒体哀叹:“三星要准备好替日本交下一笔保护费”。

而中国可能成为间接受益者:日本车企为降成本,正转向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池和电子元件供应链。

历史阴影笼罩这场谈判。

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本主妇抢购LV时还坚信“日本可以说不”。

四十年后的今天,首相却因签署协议面临辞职。

日本国债市场已用脚投票:10年期国债收益率暴涨9.5个基点至1.595%,创17年新高。

交易员押注日本央行被迫提前加息,以应对资本外流和通胀压力。

石破茂的困境折射出日本的结构性弱点。

参议院选举惨败后,执政联盟失去多数席位,美国财长贝森特放话“不急,等你下台再谈也行”。

东京三井住友银行分析师直言:“特朗普像鬣狗,对手越软弱,他咬得越狠”。

相比之下,中国对等反制美国关税时,特朗普一个月内就回到谈判桌。

协议文本至今未公开。

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仅在社交平台打出“任务完成”,未说明日本究竟换来了什么。

而特朗普已迫不及待宣告:“这是所有人的胜利! ”。

当记者追问细节,白宫沉默以对。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