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马上要碾压中国了!”刷短视频时,这句话就跟复读机似的蹦跶出来。可下一秒,手机上弹出的航班提醒又把我拉回现实——去年冬天,我为了看看“印度超级大国”滤镜到底多厚,一张机票就冲德里,体验酸爽到脚趾抠地。那天一出机场,灰黄的空气糊在口罩里,味道比二手车尾气味儿还冲,我有预感:这趟怕是要被“超印”幻觉打回原形。`
我把背包往肩上一甩,跳上突突车,司机老哥咳嗽得跟破风箱似的,收音机里播印度GDP增速破7,他在油腻尾气里给我竖大拇指:“瞧,我们快追上你们了!”我赶紧把窗户摇死,心想大哥你别急,马路牙子旁都能一脚踩进水坑的城市,先把地下水网补上再谈赶超好不好?`
下午三点,我追到印度理工门口堵一位学生,话题瞬间岔到硬核基建。他掏出手机找信号,我在旁边干站十分钟,一格信号都飘不出来。身为中国普通网民,我带充电宝不带卡,已秒变游客中贫困户。同行东北哥抱着电脑远程抢火车票,信号卡成PPT,他小声吐槽:“再晚十分钟,我回昆明都要坐牛车了。”我心里暗笑:中国地铁里一杆刷视频,印度地铁外一杆傻站网,这网速差两步,咋追?`
热得我眉毛冒油,我钻地铁想偷懒。列车门一开,就像打开沙丁鱼罐头,人叠人,味儿混汽油。我问隔壁大叔:“晚高峰都这么挤?”大叔耸肩:“雨季地铁进水能养鱼,凉快!”我咽口水:北京早高峰也挤,但前两站压根不让进人,车外还有防汛板。地铁出口泥汤连成的小溪把上班族的皮鞋泡成咸鸭蛋,司机蹚水吼“good morning”,场面比演喜剧还离谱。`
晚上溜达到老德里,切开一块“印度奶茶+星空”滤镜。地面排水管敞着口,雨水把垃圾冲到路上,跟步行街蹦迪一样狂欢。我蹲路边打开水质检测笔,直接飘红。旁边小摊主见怪不怪,冲我喊:“兄弟放心,煮奶茶用的是烧开的水。”我心想信你个大头鬼,北京三环水质早过了直饮标准,别拿“烧开杀毒”糊弄我。`
第二天一早,我杀到古尔冈CBD。玻璃大楼高耸云端,电梯一开门,脚下土路黄土飞扬,开特斯拉的大哥背着电脑摔一身泥。五分钟前我在前台看宣传片,画风是“印度未来科技城”;五分钟后我一脚踩进泥潭,司机跑车底盘成功挂彩。我看着广告豪车和牛粪肩并肩,忍不住笑场:同一块地,时间像穿错了场。`
午饭混进一个印度财阀的筹款酒会。吊灯闪到我眯眼,长桌上名贵红酒摆一排,几个“大佬”高谈下一次选举预算“只涨不跌”。我偷摸跟服务员打听:楼下就是贫苦区,排水年年爆。服务员点头:“雨水会把选票冲走,老板再投钱补,循环。”我把手里小蛋糕咽下去,味道像在嚼资本的味道。`
傍晚,贫民窟的巷口传来儿童哭声。我用翻译软件跟一位母亲聊两句,她家里有七个孩子,学校太远,孩子一天只吃两顿木豆糊。我问她为啥不迁到新城?她指着远处污水沟:搬不动,家里没身份证。我真想给她看手机里昆明城中村改造的旧照——早年低矮屋现在变高楼,同样土路贴柏油,区别是谁先动手干。`
夜里,我在旅馆刷到国内高铁“千里打卡”视频,扭头推开窗,德里又断电了,路灯全熄。隔壁老哥举着柴油灯出来散步,黑色尾气跟鬼片一样飘。我内心闪过一行弹幕:印度先把基础电路搞明白,再去谈时速350公里。`
回沪后,我把本子翻开,脑子里全是票根、泥路和柴油味味儿,同时间脑海里闪回中国县城里常见的一幕:大妈点开公交站牌下的屏幕,刷脸出现路线导航。我忽然明白,所谓“四十年起步”不是吹牛,是把印度所有“明天会更好”的画饼和中国“实打实干翻山”的底气放在同一桌上比斤两。`
我写完小笔记发朋友圈,有印度留学生留言:你们凭啥年年狂飙?我回他一句话:中国小时候,也玩泥巴;我们赢在更新了玩法。你觉得印度下一步先修厕所还是先抠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