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出手,全球芯片巨头慌了!

发布日期:2025-11-25 点击次数:151

#美女#

中国稀土出手,全球芯片巨头慌了!

——一场由资源主导的科技博弈正在改写国际竞争规则

就在上周,荷兰政府强行接管中资企业安世半导体的消息引爆全球科技圈。但许多人没注意到的是,中国稀土集团同期召开紧急会议,宣布将“严格落实稀土出口管制政策”。这场看似无关的联动,正悄然掀起一场关乎未来科技主导权的暗战。

01 荷兰的突袭与中国的反制

2025年10月,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强制接管中国闻泰科技控股的安世半导体,控股权交由第三方托管。这一举动被业内视为美国长臂管辖的典型案例——美国商务部曾明确施压荷兰:若不撤换中方CEO,就将安世列入实体清单。

然而,荷兰很快尝到了反噬的滋味。中国随即禁止向荷兰出口关键芯片原材料,导致该国汽车产业面临停产危机。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出警告:欧洲车企芯片库存仅能维持数周,“停产危机”迫在眉睫。

02 稀土管制:中国的战略武器

当全球目光聚焦半导体时,中国悄然打出了稀土这张王牌。2025年10月,商务部对中重稀土实施全品类出口管制,首次将境外使用中国稀土技术或原料的产品纳入管辖——只要产品中中国稀土价值占比超过0.1%,就必须申请出口许可。

这意味着,越南某工厂若采用中国稀土萃取技术,其产品出口仍需中国批准。这套“双链管控”体系,彻底封堵了“借道他国加工再出口”的灰色路径。

03 全球产业链的连锁反应

管制令一出,全球稀土市场剧烈震荡。美国F-35战机生产线因钐钴磁体断供面临停滞,五角大楼评估每日损失达2.3亿美元。而欧洲车企如大众、宝马通过合规渠道获得部分稀土磁材供应,生产线得以逐步恢复。

这种精准分化的策略,彰显了中国在资源博弈中日益成熟的掌控力。正如商务部强调的:“这不是禁止出口,而是规范出口。”

04 芯片困局与资源破局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曾放言:“关键技术攥在我们手里,切断供应大陆便束手无策。” 但如今,情况正在逆转。

中国不仅在中端光刻机领域取得突破,14nm制程实现量产且日产能突破10亿颗。更关键的是,中国掌握着全球稀土供应链的主导权——这正是芯片制造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从光刻机透镜到晶圆抛光,从蚀刻液到磁控溅射靶材,稀土元素渗透在半导体制造的每个环节。

05 人才:比资源更重要的筹码

“芯片是人造的,不是神造的!”比亚迪总裁王传福的这句回应,点破了科技竞争的本质。任正非更是一针见血:“芯片砸钱不行,得砸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如今,中国正从基础教育着手弥补人才短板。中高考改革将物理纳入必考,“强基计划”聚焦基础学科。这些举措旨在培养未来攻克“卡脖子”技术的新生力量。

06 博弈的未来:规则重塑与平衡重构

安世半导体事件暴露了全球科技供应链的脆弱性。美国试图通过“穿透规则”构建排他性技术联盟,将产业链切割为“中国系”与“非中国系”。

然而,中国通过稀土管制等措施,正在重塑国际规则。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与中国的《稀土管理条例》形成微妙联动,预示着全球将逐步形成“中美双核+欧洲缓冲”的供应链新格局。

在这场博弈中,没有绝对的赢家。荷兰为讨好美国接管安世,却陷入供应链危机;美国试图遏制中国芯片发展,却推动了中国自主创新。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言:“当你把商业规则武器化时,就要准备好别人也会这样做。”

未来已来,这场由稀土与芯片交织的科技博弈,才刚刚开始。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