俘虏的日子真不好熬,营地条件糟糕,吃的都是发霉的米饭,还带虫子,伤员没人照料,感染得很严重。越南那边搞心理战,喇叭天天喊着让投降,还拉人做反华的材料。冯增敏配合得不太受人待见,大家觉得他不够伙计。整个战俘队伍里,头儿们还得盯着,防止出乱子。战争在3月16日正式结束,中越通过第三方谈判交换俘虏。中国释放了1638人越军,他们交出了238个中国人。这事儿拖了几个月,第一批在4月换的,冯增敏他们最后是在1980年5月底或7月回国的。到边境那儿,迎接的不是热情,而是隔离审查。军区还开了学习班,围墙高高的,一关门就是432天,每天交报告,讲细节,还搞心理评估和体检,一套接一套。士兵们在操场站军姿,喊口令,但心里都明白,回不去了,部队的日子算完了。
审查的结果出来了,大部分人都解除了军籍,档案上画了个叉,然后被遣返回地方,找点活干。冯增敏这边,问题最严重。军事法庭在1980年审理他,罪名是投降罪,加上在俘虏期间的表现,判他10年有期徒刑,还开除党籍和军籍。有的资料说判了15年,但主流说法是10年。李和平也受到处分,但没那么重,处理得轻一些。冯增敏被戴上手铐押走,法庭外雨下得大。关进牢里这十年,他干着劳动改造,日子过得苦兮兮。1989年出狱后,回到四川老家。那时候,他四十多岁,身上留着烙印,找工作特别难,单位一听就摇头。就用化名打零工,勉强凑合着过日子。家里那边也疏远了,亲戚朋友都躲着走,日子变得寂寞孤单。
出狱以后,冯增敏一直没闲着,他试图通过媒体发声,接受记者采访,辩解说自己投降是为了救人,这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大概在2010年前后,有文章引用了他的说法,称当时弹尽粮绝,不投降就要全军覆没。但公众显然不买账,网上议论纷纷,觉得他是在抹黑军队的荣誉。有的人觉得他救了219条命,算是有担当;但大多数人还是摇头,觉得军人就该死战到底。这场争议到现在都还没平息。冯增敏年纪大了,身体逐渐垮掉,2012年得了肺癌,没多久就走了。他的葬礼很简朴,没人特别去送,档案里也就草草带过了。至今,他的事成为了军史上的一个例子,警示着人们战场上的抉择真是难得很。
这事儿放谁身上,估计都得掂量掂量。1979年的那场仗,中国军队整体赢下来了,俘虏了越军上千,伤亡也还在接受范围内。但偏偏在某些局部,总有不测的情况发生,2营那块儿就挺典型。冯增敏的做法,表面上看似乎救了人,可在纪律森严的军队里,投降可是大忌。俘虏期间的配合,更是火上浇油。回想那会儿,军人标准都挺高,宁死不屈;可现实中,饿肚子、弹药缺乏,士兵们自然想活。冯增敏既不是什么英雄,也不算坏蛋,就一个普通人,在绝境中选了条路,结果背了锅。打仗这东西,原本就没个黑白分明的,放大了人的软肋,也试炼着底线。
说到底,冯增敏这一辈子,前半段当兵打仗,中间蹲了牢,后头在街上晃悠。生在乱世,长在部队,投降那一瞬间,整个轨迹就改了。有人会问,要是他坚持战斗,结果会不会不一样?或许能带领全连拼出一线生机,但也可能就少了219个弟兄。也有人说,要是换了别人当连长,结局是不是也会一样?这事儿可真不好说。历史上,胜的多写,败的少提,可冯增敏这事儿,档案里存着,网上也能看见,给后人一点提醒:战场上的变数多,人性也不简单。别光骂他,得想想那时代的艰难。战争过去四十多年,边境已安宁,但教训还在心头呢。冯增敏走了,故事还没完,留给人们深思。
这故事很接地气,就摆在人们身边。不是啥大人物传说,也不是什么历史奇人奇事,是真实的小军官的酸甜苦辣。战争让人明白,命挺贵的,可纪律更得守。冯增敏当时选了保命,丢了个名声。老百姓看,保命重要;军人角度,看,这可是耻辱。这争议还真不少。资料多是二手的,军方的档案也没全开放,但核心都不变:投降是真,判刑是真,结局也是真。岁月流转四十多年,年轻人听听这个,也能长见识。别只盯着电影里的英雄,现实生活中,很多都挺灰的。冯增敏这一辈子,就这么走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