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嘉和:机器人龙头转型阵痛,现在是投资好时机吗?

发布日期:2025-10-08 点击次数:167

曾经股价飙升的明星企业,如今连续亏损超2亿元;坚守电力巡检基本盘,却大胆押注人形机器人未来——亿嘉和的转型之路充满了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战略上升为国家重点方向,机器人产业迎来风口。作为特种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企业,亿嘉和(603666.SH)的发展轨迹引人关注。这家公司经历了什么?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01 业绩表现:营收下滑与亏损扩大的现实

看一家企业,首先看业绩。亿嘉和2024年营收5.85亿元,同比下降21.80%;净利润-2.20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大幅增加。

这种业绩下滑主要源于其核心业务——机器人产品收入下降。该公司机器人产品本期营收3.12亿元,同比下降22.36%,直接拖累了整体表现。

更重要的是主营业务利润由盈转亏,从去年同期的盈利150.21万元变为亏损1.09亿元。这表明公司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正在减弱。

02 行业地位:电力机器人领域的隐形冠军

尽管业绩承压,亿嘉和在细分领域的地位仍然稳固。

公司是特种机器人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极端环境下作业机器人的研发,提供专业服务机器人及系统解决方案。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亿嘉和的技术实力获得了官方认可。

在国内电力特种机器人领域,亿嘉和处于领先地位,其带电作业机器人市占率超30%,2024年巡检类产品在电网系统覆盖率超40%,稳居细分市场前三。

03 转型布局:具身智能与多元拓展的未来

面对业绩压力,亿嘉和正在积极寻求转型。

2024年,公司与港科大李泽湘教授共同创立深圳麟动具身科技有限公司,发力具身智能新赛道。这家新公司专注于智能运动与触觉交互,自主研发小脑控制器和柔性触感皮肤技术。

2024年11月5日,亿嘉和股价异动触及涨停,市场分析可能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包括人形机器人的研发进展、子公司股权重组的利好消息、多模态AI技术的突破以及低空经济的政策扶持。

此外,公司还与华为云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在具身智能领域开展前沿探索,携手开创智能新范式。

04 财务分析:研发投入与现金流挑战

亿嘉和虽然在业绩上表现不佳,但在研发投入上却不遗余力。

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为1.20亿元,同比增长18.52%。公司研发人员194人,占公司总人数40.50%,表明对技术创新的高度重视。

然而,公司的现金流状况令人担忧。2024年亿嘉和净现金流为 -1.87亿元,去年同期为8472.08万元,由正转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幅减少85.89%,这可能影响公司短期资金周转和运营稳定性。

05 风险与机遇:投资者应如何看待

投资亿嘉和,需要关注几个关键点:

政策风险:公司电力业务及共享充电业务受政策影响较大。若政策发生不利变化,将对业务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技术迭代风险:机器人行业技术迭代加速,新兴厂商不断涌现。公司面临技术落后、产品竞争力下降风险。

多元化风险:公司在商用清洁、新能源充电、轨道交通等领域拓展业务,可能面临市场需求不及预期等风险。

但同时,公司也有明显的发展机遇:

行业增长潜力:特种机器人行业近三年受政策支持及智能化需求驱动,年复合增长率超15%,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600亿元。

技术积累优势:公司拥有授权专利201项,其中发明专利76项,多项核心专利获中国专利银奖等荣誉。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业绩已显露出复苏迹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8.8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6.73%,显示转型措施可能正在见效。

结语:理性看待转型阵痛期

亿嘉和正处在从传统电力机器人向具身智能和多元化应用转型的阵痛期。短期业绩承压,但长期发展前景值得关注。

对于投资者而言,需要密切关注公司战略调整和经营管理举措,评估其技术转化能力和市场拓展效果。

科技企业的价值不仅在于当期利润,更在于技术储备和未来潜力。亿嘉和能否凭借其在特种机器人的技术积累,在新兴领域开辟出一条增长曲线,值得市场持续关注。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