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俄罗斯的反华派,普京两手一摊,几十年的白忙活,想想都滑稽

发布日期:2025-10-09 点击次数:169

如果说中俄关系这几年有多紧密,很多人可能都没法想象两国走到了什么地步。用网友的话说,历史上中俄靠得最近的时候就是现在了。

可你别看现在两国领导人互访热乎得很,俄罗斯国内那股对中国不放心、甚至带点敌意的情绪,其实从头到尾就没消停过。

每次中俄高层见面、签大单,总有一茬俄罗斯人跳出来,担心中国人“染指远东”、抢生意、抢地盘。连一些政客、学者都隔三差五敲警钟,搞得像中国要吞了半个西伯利亚似的。

其实这老毛病不是新近才有的。咱们往前倒几十年,刚解放那会儿,中苏是铁哥们,工业化一大半都是苏联专家手把手教出来的。

可好景不长,五十年代末两国吵翻天,苏联一夜撤走成千上万专家,留下中国一堆烂摊子。这还不算,1969年珍宝岛那场仗,两边在乌苏里江上打得真刀真枪,死伤不少。

自那以后,苏联媒体天天把中国说成潜在威胁,官方口径都是“修正主义”,还拿老账说事。

说起来,二三十年代苏联大清洗的时候,远东的华人被驱逐、流放、枪毙的事,至今在很多俄罗斯老人心里都是抹不去的阴影。

有些学者到现在还逢中必提,仿佛中国人一心想着“反攻远东”。

等到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经济一团糟,叶利钦那几年更是乱得没谱。中国这边经济起飞,远东地广人稀,越来越多中国人过去做生意。

没多久,俄罗斯社会上“黄祸论”又被炒了起来,什么“中国人要移民占地”“资源被买空”,各种传闻满天飞。

甚至连十九世纪沙俄侵占东北、外蒙古的历史都被翻出来,渲染中国人爱记仇、迟早要算旧账。再加上后来中国军工发展快,卖飞机、造坦克,直接和俄罗斯抢市场。

原来俄罗斯还能靠军售撑腰,结果现在中国的歼-20、歼-10卖到东南亚,俄罗斯的份额一下掉了大半。

这些年,只要俄罗斯对华关系一升温,国内反对声音就跟着起来。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之后,西方制裁俄罗斯,经济压力山大,普京不得不靠近中国。

可俄罗斯社会上又有声音担心,一旦依赖中国太多,自己就成了“小弟”。

民族主义情绪推波助澜,远东失业率高,本地人本来对外来人口就敏感,觉得中国人大批涌入会拉高房价、抢生意。

社交平台上各种抱怨贴,什么中国游客太多、资源被低价买走,智库报告也一堆,专门分析“远东中俄竞争风险”。

普京其实心里明白这些苗头。2012年他连任总统时,莫斯科街头的抗议标语里就有“拒绝向中国靠拢”的字眼。

但普京一贯强硬,2015年就把“一带一路”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公开放话说“东方合作是大势所趋”。

反华那帮人也没闲着,网上论坛、学术研讨会、智库报告,年年都有“警惕中国威胁”的话题。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西方制裁升到新高度,俄罗斯经济差点扛不住。

偏偏这时候中国加大进口,石油贸易直接拉了俄罗斯一把。2022年中俄边境贸易额创纪录,2023年更是提前冲破2400亿美元,远超原定目标。

这下反华派更急了,觉得俄罗斯变成了中国的“原材料后院”,军售还被中国抢生意。

可普京摊开双手,耸耸肩,直接在电视采访里说得明明白白:几十年来这些杂音一直都有,可现实决定一切。

这个动作被拍下来,网上直接刷屏,成了俄罗斯网友用来吐槽反华派的表情包。有网友说,这摊手就是一句“你们折腾吧,国家利益才是硬道理”。

其实这背后还是利益说了算。2023年4月,莫斯科的学术会议上,有人还在展示中国投资远东的PPT,分发传单呼吁政府警惕。

5月,普京团队用最新数据怼回去:能源出口中国让俄罗斯稳住了外汇,天然气出口涨幅明显,远东港口堆满中俄合资货物。

反对派转战社交媒体,帖子虽然有热度,但贸易数据一出来,很多人也没话说了。

历史上类似的事不少。

1996年叶利钦访华前,杜马议员集体上书反对,可协议照签;2014年中国大规模买黑龙江大豆,边境卡车排队进俄罗斯,虽然本地人抗议,但生意红火照旧。

2022年俄乌冲突初期,反对派网上呼声很高,可现实是中俄货车穿梭西伯利亚,贸易额屡创新高。

至于人口和“黄祸论”,其实远东的中国人多数都是短期务工,移民政策管得死死的。军售竞争虽然有,但两国也在联合研制新型战机。

说到底,普京这一摊手,无非是点破了现实——世界格局变了,西方压力越来越大,中俄抱团取暖是必然。反华派吵了几十年,到头来反而成了被现实打脸的那一拨。

贸易数字摆在那儿,合作是挡不住的车队和管道,网上争吵再多,也没法改变国家利益的风向。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