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俱乐部名宿在媒体上的一句评论,威力比主教练在更衣室里的战术板还大。这周,这事儿好像就在阿森纳上演了。
枪手名宿伊恩·赖特前不久公开为澳大利亚中场新星凯拉·库尼-克罗斯鸣不平,质疑为什么在球队战平阿斯顿维拉后,这位备受期待的年轻球员没有获得更多时间。赖特的声音份量不轻,而之后发生的事情也确实耐人寻味。在赖特发声后,库尼-克罗斯连续三场比赛都获得了替补登场的机会,包括在欧冠对阵里昂的比赛里。
我没法确定赖特的喊话到底起了多大作用,但这个时间点确实很巧合。对于一名23岁的球员来说,从荷甲特温特转会到英超豪门,适应期是必然的。但对于澳大利亚女足“玛蒂尔达”来说,库尼-克罗斯这样的核心中场能在顶级联赛获得稳定的比赛时间,至关重要。现在看来,她正在慢慢敲开机会的大门。
阿森纳队内的澳大利亚球员不止她一个,斯蒂芬·卡特利已经是后防线上雷打不动的主力,萨姆·科尔缺阵国家队期间,她甚至戴上了队长袖标。她的稳定输出是这支卫冕欧冠冠军球队的基石。相比之下,另一位攻击手凯特琳·福尔德的处境则有些起伏,在赛季至今的七场比赛里,她首发四次,替补一次。这种轮换在球星云集的豪门是家常便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证明自己,是每个球员的必修课。福尔德虽然只有一个进球,但在周末对阵布莱顿的比赛中,正是她在中场的关键拦截,策动了制胜球。
阿森纳开局不算顺遂,联赛排在第五,落后榜首的切尔西,这让一些球迷感到焦虑。但就像卡特利上周说的那样:“联赛的冠军不是这么早就决定的。赛季还很长。”这话听着像套话,但也是实话。我跑了这么多年体育新闻,见过太多开局猛如虎,最后四大皆空的球队。
视线转向伦敦的另一边,切尔西的情况则完全不同。球队在联赛里保持着惊人的连续不败纪录,队内的澳大利亚球员也各有各的故事。埃莉·卡彭特是个典型的例子。夏天从法甲豪门里昂转会而来,这位25岁的右后卫几乎无缝衔接,除了 一场比赛外,在所有赛事中都占据了首发位置。她在边路的冲击力和防守贡献,让她迅速成为伦敦球迷的新宠,甚至在上周对阵特温特的欧冠比赛后入选了当周最佳阵容。这种一来就成为主力的转会,不是每个球员都能做到的,这背后是硬实力的体现。
与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萨姆·科尔,作为球队的王牌射手,从十字韧带的重伤中回归后,主教练索尼娅·邦帕斯托对她的使用非常谨慎。科尔已经出场六次,都是替补,总上场时间不多。一个月前对阵维拉时,她打进了回归后的首球,也是她的俱乐部百球里程碑,但此后就再未破门。这种保护性使用,对于一名32岁、刚经历大伤的老将来说,完全可以理解。急于求成往往会带来二次受伤的风险,切尔西显然不想冒这个险。
英超赛场上,散落着不少我们熟悉的澳大利亚面孔。热刺的克莱尔·亨特,虽然在对阵切尔西的比赛中出现一次传球失误并导致丢球,但整体来看,这位26岁的中后卫在赛季初期的表现相当稳健,是球队防线的重要一员。她的队友查莉·格兰特则更多是在替补席上等待机会。
埃弗顿的克莱尔·惠勒在赛季初从替补打起,现在已经连续五场首发,在中场拼抢积极,只是球队战绩不佳,过去五场只拿到一分,日子不太好过。莱斯特城的埃米莉·范埃格蒙德则在新东家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时而前锋时而攻击型中场,还在自己的主场首秀中攻入了制胜球。最艰难的要属西汉姆联的队长卡特里娜·戈里,作为中场核心,她正经历着球队开局六连败的痛苦。
放眼其他联赛,情况也各不相同。在美国,世界杯上的点球英雄麦肯齐·阿诺德在波特兰荆棘的日子并不轻松,球队战绩平平,她的守门数据(出场17次,丢了25个球,只有两场零封)也反映了球队的挣扎。而在德国,海莉·拉索在法兰克福也还在寻找最佳状态,多数时候作为替补登场。
足球世界就是这样,几家欢喜几家愁。一个球员的成功,不仅需要实力,还需要一点点时机和运气。就像库尼-克罗斯,或许伊恩·赖特的“一声吼”,就是她捅破那层窗户纸的契机。但归根结底,未来的路,还是要靠她自己在场上的每一分钟去争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