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下达命令,目标俄罗斯本土,7月19日俄乌局势升级

发布日期:2025-07-26 点击次数:145

特朗普与泽连斯基的一通电话搅动了俄乌局势的风云。

据披露,两人在7月4日的通话中围绕“乌克兰能否攻击俄罗斯本土”展开直接对话。

特朗普一改以往“快速调停冲突”的姿态,抛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如果提供远程武器,你们能打到莫斯科或圣彼得堡吗?”

泽连斯基的回应毫不含糊:“当然能,但前提是你们给武器。”

这番对话直接戳穿了当前美乌关系的微妙底色。

这场通话的背景耐人寻味。

此前一天,特朗普与普京的谈判陷入僵局,克里姆林宫对停火协议的强硬态度可能促使美方转变策略。

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支持乌克兰对俄纵深军事目标发动打击,意图通过“让俄罗斯人感到痛苦”逼迫普京重回谈判桌。

这种从“调和者”到“拱火者”的立场转变,暴露出美国在冲突中重新布局的战略考量。

泽连斯基的动作印证了这一转向。

通话结束后,乌军立即加速部署针对俄罗斯本土的打击计划。

7月13日,乌克兰军方高层会议上明确提出“将战争转移至俄罗斯领土”;7月18日,泽连斯基与总司令、新任防长会商具体打击手段。

尽管白宫随后声明称“特朗普仅是提问”,但《金融时报》披露,美方已通过第三方渠道向乌克兰提供远程武器清单,包括可能转交的“灰鹰”无人机系统。

当前战局已揭穿所谓“单纯防守”的局限性。

俄军凭借体量优势持续推进,而乌方弹药短缺问题仍未缓解。

尽管泽连斯基宣称“攻击俄罗斯本土早有先例”,但过去三年间乌军主要使用无人机袭扰军事设施,其能力仅限于战术层面。

如今将目标转向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显然意图通过制造社会恐慌削弱普京的国内支持。

这种“攻击软肋”的策略正中俄方痛点——克宫始终避免全面动员,正是担忧社会反战情绪蔓延。

现实困境仍难破解。特朗普虽承诺开放武器供应,却将关键远程打击系统(如“战斧”导弹)排除在外。

即便美方通过第三方转交部分装备,乌军的打击精度与威慑力仍受制于无人机技术瓶颈。

更值得警惕的是,若冲突烈度持续升级,俄方可能采取“超限反制”,甚至直接打击北约援乌通道。

这场通话暴露的不仅是美乌战略的调整,更是整个西方阵营的微妙分歧。

欧洲国家虽支持“以战促和”,但对战火外溢的担忧日益加剧;美国则试图通过有限武装乌克兰维持“可控危机”,同时避免与俄正面冲突。

这种矛盾态度或将成为未来局势的最大变量。

至于普京会否因此“让步”?

答案可能藏在顿巴斯的硝烟中——拳头不够硬时,谈判桌上的签字笔永远悬在半空。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