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东事务特使威特科夫站在台中央发表讲话,一开口底下就响起如雷掌声,接着特朗普的女婿库什纳和女儿伊万卡也到了,现场的欢迎声一点也没减。
这场由“人质与失踪者家属论坛”搞的集会,声称人数超过50万,可威特科夫估摸着也就十万左右,反正不管怎么算,现场人多得像大火车站似的,挤得满满当当。
连小孩儿都比平常多了不少,警方还得把封路的卡车往远处挪一挪,不让人都站不下了。
特拉维夫集会超热闹
这次集会还有特别的意思,组织者觉得这是两年多来最后一场抗议了。毕竟大家一直盼着人质能回家,等了这么久,现在终于有盼头了。
威特科夫站在台上大声宣告“奇迹终会发生”,还对加沙的人质说“你们快要回家了”。这句话一出口,下面不少人都红了眼眶。
其实一开始我只是打算看看现场的喧嚣气氛,没想到后来发现人群里不仅有激动的情绪,还隐约透着点小冲突。提到感谢谁的时候,事情就变得有点麻烦了。
他先感谢了特朗普,说真希望总统能亲临现场,然后还说特朗普打算周一去以色列。下面的民众直接一遍又一遍喊特朗普的名字,那股火热的劲儿,根本阻挡不住。
一提到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现场气氛立马变了模样,嘘声一浪接一浪,不少次都打断了他的发言。威特科夫还试图为内塔尼亚胡辩解,说总理和团队为国家付出了不少,结果嘘声变得更响亮了。
搞不明白他为什么此时偏偏替内塔尼亚胡说话,大家都能看得出来,这两年民众对总理的看法可不怎么好,这么热闹的集会,归根到底也还是因为一份停火协议。
周四那会儿,美国出面调解,以色列和哈马斯终于达成了停火协议,协议里面写得明明白白,所有的人质得在周一之前全部送回家。
说起这事啊,还得回到2023年10月7日,那天哈马斯突然袭击了以色列,导致大约1200人遇难,还有251人被掳走当人质,战争就这样慢慢拉开了序幕,打了将近两年多的时间。
停火协议咋回事
目前停火协议已经生效,剩下的48名人质中,据说还有20人还活着,按照协议规定,他们在72小时内就能获释,也就是在周一之前就能回家了。
不过,这事儿可不是光一边说了算,以色列也得放人,差不多得释放大概2000个巴勒斯坦安全人员,其中还包括250个被判了终身监禁的犯人。
这样一来,交换方案肯定会引起争议。有的觉得能把人质换回来就值得,有的则担心释放囚犯带来风险。不过眼下,先把被困的人解救出来,归家,总归是个好消息。
人质的家属在这件事中也没少奔波付出,威特科夫在讲话时特别提到他们,他说他们“肩负着国家的道德责任”,还表示家属们的勇气“用我这一辈子都没有遇到过的方式,深深打动了我”。
其实这些话挺贴心的,这两年来家属们也没少奔走呼吁,总让世人记住他们的亲人,要不是他们一直坚持,可能协议都还谈不拢。
要这份协议能成功,靠的可不只是一个人,背后可是有很多力量在推动。特朗普的作用特别关键,威特科夫还说他是个“十足的人道主义者”,还表示他的“果断领导和明确的道德立场能够改写历史”。
虽然说这话听着有点夸张,但不可否认,特朗普政府在调解过程中确实给双方施加了不少压力,才让这事儿得以实现。
谁在背后促成协议
不光是美国,阿拉伯和穆斯林国家也挺出力的,比如卡塔尔,每个月都会给加沙提供大约3000万美元的援助,还通过陆空海三条线路输送物资,之前以色列和哈马斯谈不成的时候,这帮国家也没少帮忙。
卡塔尔还在调解中出了一份力,甚至因为多哈袭击事件让以色列道歉才继续提供援助,最后内塔尼亚胡也公开表达了歉意,另外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卡塔尔的阿勒萨尼也都出面了。
威特科夫提到他们“发挥了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这话也没啥问题,毕竟这些国家离中东最近,对当地情况比较熟悉,调解方面确实占优势。不过协议签了,落实起来也不那么容易。
按协议,以军得在24小时内撤到加沙的“黄线”附近,现在虽然说撤军了,不过实际上以色列还掌控着加沙大约53%的地盘,哈马斯也要求国际力量来监督以色列的履约情况。
担心以色列会反悔,还是通过红十字会秘密放人质,主要是怕激怒极端力量,搞出什么乱子。再说加沙那边的情况,已经糟透了,92%的房子都被毁掉了。
还有64万人吃不上饭,联合国打算在60天内送去17万吨物资,可燃料短缺还得先搞定,重建那可是个大工程,估计得花不少银子,还得协调各方面的资源。
内塔尼亚胡为啥被嘘
不过,现场气氛也不是盡是歡呼聲,還有個小插曲,就是大家提到內塔尼亞胡的時候,現場的民衆幾次對他表示不滿,這可不是偶然的,過去兩年來,民眾一直在抗議他。
有人觉得他那些硬邦邦的政策搞得战争拖了那么久,伤亡也跟着不少。威特科夫还说过,曾经和内塔尼亚胡一块儿作战过,还说总理在这事上“起到了关键作用”,可老百姓根本不买账,意见挺分歧的。
如今,内塔尼亚胡的处境真叫难堪,不只是老百姓有意见,连内阁的右翼部长们也反对协议,说“让步太多”,两边都不太站得住脚。
现在人质终于能回家,停火的事也搞起来了,这确实算是中东和平迈出了一步,可要是想从根本上搞定问题,可能还得走不少弯路。
巴以冲突不是一天两天的情况,从1948年以色列成立开始,双方就经历了五次大规模战争,耶路撒冷的地位、巴勒斯坦建国这些核心问题还没搞明白。这次停火,最多算是个开端吧。
毫无疑问,现在的和平局面确实值得大家高兴,特别是对人质家属而言,亲人的平安归来也比啥都重要。不过接下来,重建工作不能少,双方的矛盾还得继续调解,国际社会的监督也得持续做下去,这些都得跟上步伐。
正如威特科夫所说:“和平不是来自政治的盘算,而是来自勇气。”希望大家都能坚持这份勇气,别让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又轻易溜走。
我们也期盼那些人质能够平安归来,和家人团聚,同时期待中东的天空能真正变得无恐惧,迎来一个新希望。
